这个微小的恐龙手腕骨头可以改写飞行的起源

鸟类中鸟类中的一个关键手腕出现在兽脚类动物中。这可能会改变人们对飞行方式的看法。对两种兽肉恐龙化石的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一种被认为对于鸟类飞行至关重要的腕骨。由詹姆斯·纳波利(James Napoli)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的发现[...]

来源:SciTechDaily
这是偷蛋龙科恐龙 Citipati 的插图。这一场景描绘了西蒂帕蒂在沙丘上休息时受到惊吓的场景。该生物举起手臂做出威胁姿态,露出手腕,突出显示小的迁移的豌豆状腕骨(蓝色 X 射线视图)。图片来源:亨利·S·夏普

鸟类的关键腕骨在兽脚类动物中出现得更早。这可能会改变人们对飞行如何演变的看法。

对两块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分析表明,它们拥有一种被认为对鸟类飞行至关重要的腕骨。

由石溪大学文艺复兴医学院解剖科学系的詹姆斯·纳波利 (James Napoli) 领导的研究小组的这一发现反驳了之前的研究,即兽脚亚目恐龙没有类似鸟类的腕骨或豌豆骨。他们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发现开启了恐龙飞行进化“全在手腕”的可能性。

自然

现代鸟类的豌豆骨如何发挥作用

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们都不确定鸟类手腕上一块特定腕骨的身份,直到它被确认为豌豆骨。豌豆骨最初是一颗籽骨,本质上与膝盖骨相似,但它已经从其在手腕中的最初位置转移到了另一块称为尺骨的腕骨位置。在现存鸟类中,这种新位置有助于形成一个关节系统,使翅膀在肘部弯曲时自动折叠。

豌豆状动物独特的 V 形凹口还起到结构作用,帮助其牢固地抓住手骨并防止飞行过程中脱臼。因此,豌豆骨是鸟类前肢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有效的飞行力学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中检查的恐龙化石包括伤齿龙(一种与迅猛龙有关的鸟类捕食者)和偷蛋龙(一种不寻常的杂食性恐龙,有长脖子和喙,但没有牙齿)。

CT 扫描显示腕骨移位

DOI: 10.1038/s41586-025-09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