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any • 2024] Iris cangshanensis (Iridaceae) • A New Species from southwest China
苍山鸢尾,Jiang, Yang, Liu 等,2024 年。DOI:doi.org/10.1111/njb.04400 摘要在中国云南省大理市苍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个鸢尾属新种——苍山鸢尾。从形态上看,苍山鸢尾与 Crossiris 亚属的鸢尾有几个关键特征,包括突出的冠和粗壮的根茎,但它很容易与其他鸢尾属物种区分开来,因为它有独特的冠、瀑布上的深紫色斑点、向花柱枝反弯的直立标准以及花柱枝略呈流苏状的尖端。基于 matk/trnk 和 trnL-F 序列的 115 个相关物种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苍山鸢尾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演化支,并揭示了苍山鸢尾、鸢尾复合体和宽柱鸢尾之间存在很强的遗传联系。总体
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新种 Khorata Huber, 2005(蜘蛛亚科,海蜘蛛科)Khorata Huber, 2005 属隶属于海蜘蛛亚科 C.L. Koch, 1850,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世界蜘蛛目录 2024)。该属现有 52 种,其中 34 种分布于中国南部省区,如广西、湖南、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和海南等(Tong and Li 2008、Zhang and Zhu 2009、Yao and Li 2010、Yao and Li 2013、Wei and Xu 2014、Yao et al. 2015、Yao et al. 2019、Xu et al. 2020
Geastrum yunnanense X. Yang & C.L. Zhao,载于 Yang, Su, Zhou et Zhao, 2024。DOI:doi.org/10.11646/phytotaxa.665.3.1摘要基于形态学和分子学证据,描述并说明了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一个新种(Geastrum yunnanense)。该种的特征是球形或卵形内包被体、浅囊状外包被和球形担孢子(直径 2.0–2.5 × 1.9–2.5 µm)。对所研究样本的核糖体 DNA (rDNA) 标记的内部转录间隔区 (ITS) 和大亚基 (nrLSU) 序列进行了生成,并使用最大似然法、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推理法
Ankylosaurid dinosaur, unearthed in China in 1986, identified as a new species
江西省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团队与云南大学的同事合作,发现 1986 年在中国南部江西省龙溪村附近塘边组的一处挖掘现场出土的甲龙恐龙骨骼遗骸代表了一个新物种。
Salassa sunwukongi Zheng & Wang, 2023 (A-D) 雄性;(E, F) 雌性。DOI:doi.org/10.11646/zootaxa.5375.2.10 摘要Salassa 是大蚕蛾科的一个属。它包括 30 多个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本研究描述了在中国云南省发现的一个新物种 Salassa sunwukongi sp. nov.。首次使用 COI 片段对 Salassa 进行了分子研究。分子和形态学分析揭示了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单系群 royi 群的存在。提供了 royi 群成员的检索表,以及 Salassa 所有三个群的物种列表和区别特征。鳞翅目、Sal
Dianmeisaurus mutaensis Hu, Li & Liu, 2024DOI: 10.1186/s13358-023-00292-4摘要在毁灭性的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后,几组新的大型爬行动物捕食者在三叠纪早期入侵海洋。在这些捕食者中,蜥鳍类包括盾齿龙、厚胸龙、幻龙和枪龙(包括标志性的蛇颈龙),在属和种层面上都表现出最大的多样性,并从早三叠世一直延续到晚白垩世。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新的厚胸龙种,Dianmeisaurus mutaensis sp. nov.,来自最近在安尼阶关岭组上段发现的化石库。该新物种的唯一已知标本采自中国南方云南省泸西县木塔村附近的一个采石场。我们基于新
Micryletta thongphaphumensis Cao, Suwannapoom, Kilunda, Wu & Che,in Cao, Suwannapoom, Kilunda, Gao, Wu, Wu et Che, 2024.Thong Pha Phum 稻蛙 | อึ่งจิ๋วทองผาภูมิ || DOI: 10.3897/zse.100.129398摘要Micryletta属广泛分布于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尽管近些年来对该属的多样性和分类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一些物种的分布范围和分类仍然存在争议,尤其是广义上的M. inornata。因此,受国界限制,缺乏对不同国家物种的比
Panorpa sp.in Wang et Zhao, 2024. www.biotaxa.org/AEMNP/article/view/85774 摘要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 20 个未描述的 Panorpa Linnaeus, 1758 种与鲜为人知的物种 Panorpa issikiana Byers, 1970 有一些形态上的相似之处,例如雄性腹节 VII 基部缩窄、雄性腹柱中部突起消失、雌性侧背板 IX 发达等。因此,将这 20 个新种建立 P. issikiana 种组,并给出新种描述、名录、物种检索表和分布图。这 20 个新种是:P. chenyandongi Wang sp. no
Unusual New Species of Venomous Viper Discovered in China
在云南发现了一种新的毒蛇物种 Ovophis jenkinsi,以其积极的防御和对潮湿环境的偏好而闻名。一支由中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
Microbial Interactions Crucial in Thwarting Invasive Plant Growth: Insights from Crofton Weed Study
中国云南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强调了微生物相互作用在阻止入侵植物(特别是紫茎泽兰或克罗夫顿杂草)生长方面的关键作用。该研究表明,利用天然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以降低植物碳固定能力,从而降低植物碳固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