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的关键词检索结果

生物分子的 3D 结构:“字典”使基于荧光的数据变得可访问

3D structures of biomolecules: 'Dictionaries' make fluorescence-based data accessible

由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 (HHU) 领导的德国和美国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数据描述,可以提供荧光测量结果,用于大型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动态建模。

鱼类生物荧光在1.12亿年内进化了100倍以上。

Fish biofluorescence has evolved more than 100 times in 112 million years, researchers reveal

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领导的新研究阐明了鱼类生物荧光的古老起源以及这种生物学现象所涉及的一系列鲜艳色彩。在最近在《自然通信和PLOS》中发表的两项补充研究中详细介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荧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1.12亿年,从那时起,生物荧光已独立发展超过100次,大部分活动发生在生活在珊瑚礁上的鱼类中。

星光璀璨的毒刺:蝎子刺上的荧光感受器(蛛形纲:蝎子)

Star-studded stingers: fluorescent sensilla on the scorpion aculeus (Arachnida: Scorpiones)

星光熠熠的毒刺:蝎尾刺上的荧光感器(蛛形纲:蝎子)摘要通过紫外荧光显微镜研究了蝎尾刺。在无荧光的远端尾刺上观察到许多明亮的荧光点,包括尖端区域。这些点被鉴定为尾刺腔锥感器 (ASC),并与贯穿表皮的荧光管道相连。ASC 早在第二幼虫龄期就存在于两性以及成虫和幼虫中,但在第一幼虫龄期不存在。发现远端尾刺被包裹在厚厚的、无荧光的深色外表皮 (DX) 中,覆盖着下面的薄薄的、荧光的透明外表皮 (HX)。荧光 ASC 记录了 19 个科 97 个属的 183 个物种,涵盖了所有主要的蝎子谱系。尖端区域的 ASC 数量、ASC 管道宽度和尖端区域的深度均与甲壳长度呈正相关和异速生长。一些布希德人和蝎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