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全球社区加强了打击气候变化的努力,因此地下碳固换成为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希望的途径。本文探讨了在离岸环境中地下碳固相的潜力的地质学观点。引言提供了碳固换意义的背景,并概述了探索与离岸地下存储相关的可行性和挑战的目标。概述部分探讨了离岸碳固存的机制和比较优势。影响碳固执的地质因素,包括地质特征,储层评估和地震成像。挑战和风险,无论是地质和技术,都经过审查,以提供对所涉及的复杂性的全面理解。现实世界中的案例研究和正在进行的研究计划阐明了成功的项目和海上碳固存的新兴趋势。讨论了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强调需要进行彻底的成本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探索了当前和未来的监管框架和合规标准,以确保负责任的实施。本文以对地下碳固存的未来前景的见解,
将电转气工艺与地下天然气储存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储存多余的电力以备后用。枯竭的碳氢化合物储层可以用作储存设施,但在这种地点储存氢气的实际经验有限。这里我们展示了一项现场试验的数据,该试验在枯竭的碳氢化合物储层中储存了 119,353 立方米的氢气与天然气混合。285 天后,氢气回收率为 84.3%,表明该工艺的技术可行性。此外,我们报告称微生物介导了氢气向甲烷的转化。在研究模拟真实储层的中观宇宙的实验室实验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在 357 天内的 14 个周期内可重复地转化为甲烷(0.26 mmol l −1 h −1 的释放速率)。理论上,这个速率允许在测试储层中每年生产 114,648 立方米的甲烷(相当于 ~1.08 GWh)。我们的研究证明了氢存储的效率以及在枯竭的碳氢化合物储层中进行地质甲烷化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方法,用于获取碳纤维增强塑料 (CFRP) 平板在循环压缩载荷下的冲击后损伤扩展情况。基于引入的参考损伤模式 (RDM) 假设,给出了损伤增长寿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用有限元分析 (FEA) 分析裂纹驱动力与损伤尺寸的关系,可以确定获得损伤增长寿命的临界损伤尺寸。通过示例讨论和说明了损伤容限原理对包含冲击损伤的结构元件压缩-压缩循环载荷情况的适用性。使用引入的简化方法计算损伤增长寿命特征的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结构中使用缓慢增长方法是可能的,尽管必须解决获得与所选裂纹驱动力测量有关的损伤增长率方程的精确参数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