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描述 我们的任务是两颗 3U 立方体卫星,尺寸为 10 x 10 x 37.6 厘米,重约 5.4 公斤,配备超高频收发器、甚高频收发器和 S 波段发射器。卫星使用超高频收发器(Gomspace AX100U)进行遥测、跟踪和指挥 (TTC) 和多普勒跟踪。信标使用超高频链路定期传输,以进行识别、健康状况监测和跟踪。甚高频收发器(Gomspace AX100V)作为 TTC、多普勒跟踪和卫星间链路的备份。此外,还包括一个 S 波段发射器,用于多普勒跟踪和高速数据下载图像,以确保任务和验证近距离操作。出于安全目的,我们将在上行链路信号中使用帧级基于哈希的消息认证 (HMAC)。传输帧格式使用附加同步标记 (ASM) 和 3 字节 GOLAY 字段进行帧同步和长度验证。此外,数据字段包括添加到每个传出帧的循环冗余校验(CRC32C)和 32 字节的 Reed-Solomon 分组码。
我们通过机器人访客将人类的虚拟存在扩展到整个太阳系,这些机器人访客将造访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和彗星,以及被称为柯伊伯带的外围冰体。我们即将完成对太阳系的首次勘测,其中一项任务将飞越冥王星,另一项任务将造访两颗原行星,即谷神星和灶神星。我们正处于对火星的大规模调查之中,每 26 个月,当火星和地球的位置达到最佳时,就会发射一个或多个机器人任务。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巨行星的某些卫星上,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有趣的表面活力迹象和内部水的迹象,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有水和能量的地方就有生命。我们从观测者到探测车再到采样返回任务,每一步都让我们更接近主要目标:了解我们的起源,了解太阳系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为人类对月球、火星及更远地方的探险做好准备。
22 HAEUI,文件夹 8695,ESRO/PB-AER0(72)4,1972 年 10 月 12 日,实验计划。卫星导航系统成本研究,1968 年 8 月 13 日在巴黎举行的第 1 次会议记录(Manuali、CNES、Collette、ESTEC、Ortner、HQ、Trollope、HQ),HAEUI,文件夹 51220。Dioscures 项目的第一份技术报告的日期为 1967 年初,该项目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与两颗地球静止卫星的距离来确定车辆位置的系统,使用 L 波段的传输;美国 RCA 和 GE 也提出了该方法,但法国人试图引入复杂的飞机天线,以在 ELDO 发射器能力范围内减小卫星的尺寸和质量。HAEUI,文件夹 51220,关于空中交通管制卫星系统可行性研究的备忘录,ATCS/PB/46,无作者,1969 年 6 月 10 日;HAEUI,文件夹 50242,Aubiniere(CNES 总干事)致 Bondi(ESRO 总干事)的信函,1970 年 3 月 9 日。
柏林技术大学的Nanoff(编队飞行中的Nanosatellites)项目由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的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带来了资金,是微型卫星技术的开拓者。主要任务目标是两颗卫星在螺旋轨道上的受控地层飞行,这是柏林TU的开创性壮举,因为这将是大学首次从大学中进行如此紧凑的卫星在轨道上进行地层飞行。实现这一目标,该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其高度微型的卫星总线平台Tubix-5,该平台将推进系统集成到紧凑型2U框架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1.3U有效负载能力。该项目在技术上是高级先进的,具有诸如可部署的太阳能电池板,冗余GNS接收器,三个微型星形跟踪器和四个具有39m接地像素分辨率的光学摄像头,以及超过160 km的缝隙宽度,并标志着Tu Berlin的大量里程碑。所有这些成就都强调了使命的独特创新,商业可行性和学术卓越的融合。
摘要 2020 年 2 月,新西兰收集了大量近距离操作的地球静止卫星观测数据。这些测量是“幻影回声”实验的一部分,该实验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之间的合作活动。作为一个合适的案例研究,选择了任务扩展飞行器 1 (MEV-1) 和 Intelsat 901 之间的对接。在近距离操作的最后部分,两颗卫星位于太平洋上空,因此从新西兰可以看到。这些观测是在位于奥克兰北部旺阿帕劳阿半岛的国防技术局 (DTA) 空间领域意识 (SDA) 天文台进行的。所有图像均使用配备 FLI ML11002 CCD 相机的 11 英寸 (279 毫米) Celestron Edge HD 望远镜拍摄的。DTA 天文台最近已完全自动化,可以整夜连续收集数据。每个晴朗的夜晚,为了提高光度测定和天体测量的时间分辨率,我们经常会收集多达 1500 张图像,采样率约为每分钟 3 帧(每小时 180 帧)。基于 5 秒的曝光时间,卫星探测的视星等极限约为 15。实际上,只有当物体的星等约为 14 或更亮时,结果才是可以接受的。数据缩减是在 StarView 中执行的,这是 DTA 为 SDA 图像分析开发的专用软件工具。专门开发的数据分析算法用于恒星(恒星)图像和卫星(非恒星)图像的天体测量校准。基于视野中识别的大约 100-400 颗恒星,天体测量解决方案的典型 RMS 误差为 0.2 角秒。校准时使用了欧洲航天局的 GAIA 目录 (DR2),星等限制在 16 级以下。两颗卫星之间的相对天体测量随机测量误差通常小于 0.1 角秒,相当于太空中的 20 米以内。基于 GAIA G 波段的典型光度校准产生的 RMS 误差约为 0.1 – 0.2 个量级。同时,在良好的大气条件下,孔径光度测定的随机误差仅在 0.02 到 0.04 之间。利用 MEV-1 和 Intelsat 901 在近距操作期间获得的高质量测量结果,可以将观测到的天体测量和光度数据中的某些特征与任务期间执行的实际操作和其他关键事件关联起来。事实证明,现成的小孔径光学设备可成功用于监测地球静止轨道 (GEO) 上的近距操作并收集重要信息以供空间领域感知。
Manuel Rodrigues (1) 、J. Bergé (1) 、D. Boulanger (1) 、B. Christophe (1) 、M. Dalin (1) 、V. Lebat (1) 、F. Liorzou (1) (1) ONERA,巴黎萨克雷大学,F-92322 Chatillon,法国,+33146734728,manuel.rodrigues@onera.fr 摘要 ONERA 物理系 50 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用于空间科学的高性能加速度计。 2017 年,由法国蔚蓝海岸天文台和 Onera 提出的 CNES MICROSCOPE 任务在基础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借助加速度计,它在等效原理(广义相对论的基石)测试中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结果。 2013 年,ESA GOCE 任务搭载 6 个静电加速度计,绘制出了最佳的地球重力图。最近,两颗 JPL GFO 卫星发射升空,在 GRACE 进行 15 年的测量后,为大地测量学界提供了成果。对于未来的任务,我们将利用实验室的遗产,开发一种更紧凑的加速度计,用于微型卫星或纳米卫星上的科学研究。在概述过去几十年取得的成就之后,演讲将重点介绍未来在小型卫星或纳米卫星上大地测量和基础物理学方面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星载数据量的不断增长,自由空间光学 (FSO) 或激光通信系统正备受关注,因为它们可以实现超过 1 Gbps 的超高数据速率。使用红外光学终端和纳米卫星的超高速卫星间链路系统 (VISION) 是一项技术演示任务,旨在建立和验证使用两颗编队飞行的 6U 纳米卫星的激光交联系统。最终目标是在数千公里的距离上实现 Gbps 级的数据速率。为了建立空间对空间激光通信,每个卫星的有效载荷光轴应在交联过程中精确对齐。有效载荷是激光通信终端 (LCT),包括可部署空间望远镜 (DST),它可以提高光学链路性能。6U 纳米卫星总线采用商用现货 (COTS) 组件设计,以实现敏捷系统开发。为了实现精确的编队飞行,该平台配备了带有 GNSS 接收器和 RF 交联器的相对导航系统、星跟踪器、3 轴反作用轮 (RW) 和推进系统。提出的激光交联系统概念将有助于未来构建具有高速和安全链路的 LEO 通信星座。
Sarah C Derrington, Stewart, & Feutrill JJ 外国国家豁免 - 印度与毛里求斯之间的双边投资条约,规定根据 1976 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 原始申请人是与印度政府拥有的一家公司就两颗印度卫星容量租赁达成协议的当事方 - 印度政府撤销了协议 - 申请人在海牙对印度提起仲裁 - 印度对仲裁庭的管辖权提出质疑 - 仲裁庭发布裁决 - 申请人根据 1974 年国际仲裁法 (Cth) 第 8 条向澳大利亚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认和执行裁决 - 初审法官拒绝了印度撤销申请的临时申请 - 印度经许可上诉 - 裁定:通过批准《纽约公约》,印度并未根据 1985 年外国国家豁免法 (Cth) 第 10(2) 条接受澳大利亚法院的管辖 - 印度没有放弃对不决定法律关系引起的分歧的裁决的外国国家豁免权 -不存在因商业关系而产生的分歧 - 允许上诉,并撤销申请,因为印度不受法院管辖。印度共和国(BCI)
- 空间环境探测与测试。已与美国 GSSAP 任务进行了开源比较。 - 每颗卫星重 3 吨,均由中国科协(CAST)开发,该协会以前曾开发过其他此类有效载荷,包括试验九号和试验十一号有效载荷。 - 12 月 31 日,两颗试验十二号卫星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相距很近。试验十二号(01)位于东经 94.28°,试验十二号(02)位于东经 94.15°(位于爪哇岛东部的印度洋上空)。两者倾斜 0.5°。 - 这是试验卫星三个月内的第三次发射。试验十号于 2021 年 10 月发射,在社交媒体上出现发射失败的初步报道并推迟确认成功发射后,成功提升了轨道。 - 试验九号和试验十号都保持在类似 GTO 的轨道上。实验九号于 2021 年 3 月 11 日发射,也使用了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 - 实验十一号技术卫星于 2021 年 11 月搭乘快舟一号甲火箭发射至低地球轨道。实验十一号任务疑似用于演示地球成像服务。
LM LINUSS 系统是一对 LM 50™ 12U 立方体卫星,每个卫星大小与四片烤面包机相当,旨在展示小型卫星如何在任何轨道上发挥关键太空架构维持的重要作用。LM LINUSS 系统采用内部资金开发,在地球同步轨道 (GEO) 进行了多次演示。LM LINUSS 任务是验证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LM) 未来太空升级和服务任务的基本机动能力,以及展示微型空间领域感知能力。LM LINUSS 任务还展示了 Innoflight 成熟的新型机载高性能处理技术、VACCO 的低毒推进技术、惯性测量单元、机器视觉、3D 打印组件和 LM 的 SmartSat™(变革性在轨软件升级架构)技术。作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LM50 系列小型卫星的一部分,两颗 LM LINUSS 航天器(尺寸约为 8x8x12 英寸)是该公司任务电光有效载荷甲板与 Tyvak Nano-Satellite Systems(Terran Orbital 公司旗下一家公司)的下一代 12U 总线的协作集成。本文提供了 2023 年第一季度的在轨性能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