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她在 2021 年 7 月接种第一剂 BNT162b2 疫苗四天后出现对光过敏、眼痛、恶心、头晕和下肢无力,接种疫苗一周后将 B. serrata 的剂量增加到五粒胶囊(1000mg/d)。在以 1000mg/d 的剂量服用 B. serrata 3 周后,她因第一次无诱因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检查发现血清低钠血症[112mmol/L(n,135~150mmol/L)],尿钠浓度为58mmol/L,血清渗透压为234mosm/kg(n,280~300mosm/kg),尿渗透压为739mosm/kg(n,450~600mosm/k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为85.9pg/mL(n,7.2~63.3pg/mL),基础皮质醇浓度正常,C反应蛋白(CRP)浓度正常,白细胞计数为11.4(n,<10/l),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横纹肌溶解症[肌酸激酶(CK)最高浓度为76348U/L(n,1~145U/L)]。脑磁共振成像 (MRI) 显示脑室周围有三处未增强病变,与四年前的 MRI 相比,其数量和范围没有变化。垂体正常。恶性肿瘤筛查无用。患者被诊断为 SIADH,并接受左乙拉西坦、强制利尿和氯化钠输注治疗。经过三周的治疗和停用 B. serrata 胶囊后,她完全康复。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瓜蒌-当归-乳香-没药(TAFM)治疗乳腺癌的关键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及其分子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TAFM的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rugbank和治疗靶点数据库(TTD)等数据库识别乳腺癌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和STRING(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on Gene/Proteins)数据库可视化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使用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 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发现TAFM在治疗乳腺癌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包括β-谷甾醇、豆固醇、鞣花酸、天竺葵素和矮牵牛素,共鉴定出ESR1、VEGFA、PTGS2、HSP90AA1、CASP3等38个关键靶点和枢纽基因。分子对接结果证实豆固醇和胱天蛋白酶3(CASP3)是相关最密切的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反应、凋亡过程的正向调控和基因表达双向调控等。KEGG通路分析揭示了与癌症、炎症及感染相关疾病相关的通路的参与。研究结果提供了支持性证据,表明β-谷甾醇、豆固醇、鞣花酸、天竺葵素和矮牵牛素代表TAFM的关键生物活性成分,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α(ES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和CASP3在治疗乳腺癌中表现出抗乳腺癌活性。
摘要 乳香提取物 (BE) 的生物活性归因于其主要活性成分,即乳香酸 (BA)。BE/BA 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潜力,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AD)。AD 病理生理的多因素性质要求开发疾病修饰剂 (DMA)。最近用于 DMA 开发的多靶向方法引起了人们对植物衍生化合物的更多关注,因为它们具有更好的人体相容性,因为它们具有生物来源。本综述基于现有的计算机模拟、体外、体内研究和临床试验,介绍了当前对 BE/BA 抗 AD 活性的认识。讨论了 BE/BA 在炎症途径、Tau 和 β-淀粉样蛋白、微管功能、氧化应激、胆碱酯酶和与 AD 有关的糖尿病/胰岛素途径中的贡献。已在体外和体内证实了 BA 在不同的 AD 相关途径中的功效。它们可被视为抗 AD 药物发现和开发中多靶点 DMA 的有价值的支架/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