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是对当前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通过涉及海洋,大气,生物圈,岩石圈和冰圈的连接,它们会响应,放大和驱动地球系统中其他地方的变化,因此,了解它们的作用对于设置可靠的预测气候模型至关重要。尤其是,大气气溶胶通过太阳照射的散射和吸收和作为云凝结核的来源而与气候强烈相互作用。尽管这些过程是众所周知的,但极性区域的气溶胶的定量和定性(气候强迫迹象)受到较大不确定性的影响。主要的不确定性包括相对的云/雪表,反照率以及高纬度处气溶胶的尺寸分布和化学成分的稀缺空间覆盖率。以提高我们对北极气溶胶的尺寸分布,大气负荷和化学成分的了解,自2010年以来,北极地区的连续测量和采样运动正在进行中:Thule(North Greenland)(North Greenland)和NY Alesund(挪威斯瓦尔巴德岛)。在Thule,每天或其他所有样品全年收集的24小时样品
气溶胶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其典型粒径范围为几纳米至几十微米,在对流层中的大气寿命可达数天,在平流层中的大气寿命可达数年。气溶胶一词包括颗粒和悬浮气体,在本报告中通常以复数形式使用,表示“气溶胶颗粒”。对流层的气溶胶可能来自自然或人为;平流层气溶胶主要来自火山喷发。气溶胶可通过散射和吸收辐射(气溶胶-辐射相互作用)直接引起有效的辐射强迫,并通过充当影响云特性的云凝结核或冰核粒子(气溶胶-云相互作用)以及沉积在雪或冰覆盖的表面而间接引起有效的辐射强迫。大气气溶胶可能以初级颗粒物的形式排放,也可能由大气中的气态前体(二次生成)形成。气溶胶可能由海盐、有机碳、黑碳 (BC)、矿物质(主要是沙漠尘埃)、硫酸盐、硝酸盐和铵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另请参阅短期气候强迫因素 (SL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