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能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创新产出,有效促进中国绿色经济转型。利用2010—2019年全国280个城市的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且结果对各类因素均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北地区影响最强,中西部地区次之,非资源型城市和政策试点城市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产出的中间传递链通过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创新产出的贡献率为30.848%,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间效应贡献率为38.155%。
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保障。本研究运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耦合理论,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对2021年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分析结果作为结果变量。此外,我们以基础设施投资(II)、技术创新(TI)、产业结构(IS)和人力资本(HC)四个维度的数据作为条件变量,使用fsQCA进行多因素配置分析。识别出3条耦合协调性较高的路径和1条耦合协调性不高的路径,并分析每条路径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与物流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西部地区及其他边远地区耦合协调程度较低。2)耦合协调程度较高的三条路径为“基础设施投入—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投入—基础性创新—产业结构”。这三类路径有利于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物流业与经济联系、大力提升区域物流水平的政策建议。这将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减少区域间物流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 教育成果较差,导致继承性劣势长期存在 • 劳动密集型增长水平低 • 经济严重受技能制约 • 城市景观和交通成本的空间分散 • 产业结构高度集中,竞争有限,进入壁垒高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着由技术不断进步推动的变革性变化。这场数字革命开启了一个数字经济影响无处不在的新时代。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固有的“绿色”属性,例如边际成本降低、环境影响减少等,为工业部门的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本文使用2011年至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我们首先根据松弛指数模型测度本文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水平。基于地理区域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都促进了工业部门的绿色转型。调节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集聚具有明显的负向调节作用。此外,阈值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
附录................................................................................................................................45 赖利定律...................................................................................................................45 贸易区捕获率..............................................................................................................47 拉动因素...................................................................................................................49 潜在销售额................................................................................................................50 区位商......................................................................................................................51 人口就业率.............................................................................................................53 移位份额......................................................................................................................54 国家增长成分.............................................................................................................54 产业结构成分............................................................................................................56 竞争份额成分............................................................................................................57 就业乘数............................................................................................................................58 收入乘数............................................................................................................................59
降低能源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新疆的重要举措。本文选取2010—2020年新疆14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平滑过渡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扭曲对新疆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降低能源强度,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产业结构扭曲显著增加了新疆能源强度;数字经济有效缓解了产业结构扭曲,从而抑制了能源强度;数字经济对新疆能源强度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且随着产业结构扭曲的改善,数字经济对新疆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减少产业结构扭曲,加强环境规制,促进技术创新,合理调整能源价格,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准入门槛,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四化”同步科学发展,消除产业结构扭曲的根源,从而降低能源强度。
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融合提供了契机,数字经济发展能否抑制城市碳排放强度仍有待回答。本文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机制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经济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升级,提高城市绿色创新能力;(2)长江经济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3)数字经济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并对周边城市产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异质性明显; (4)数字经济对下游城市及城市群内城市的CEI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5)除数字基础设施外,数字经济的其他要素均对CEI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
在AI/IoT行业,风险企业容易快速成长,但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或人才不足,存在企业解散或被其他企业收购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合作的风险企业时,需要从各个方面评估目标企业,并迅速做出决定。NRI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新兴国家都建立了风险企业监控系统,并建立了数据库,以了解产业结构和从事核心技术的企业。NRI不是提供简单的列表,而是可以从技术优势、网络图、利益相关者评价等各个角度灵活评估企业,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绿色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绿色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目标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基于松弛度的测度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安徽省面板数据的绿色发展效率值,并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动态分析。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测度安徽省各省绿色发展效率值的空间关系。然后,根据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并对其影响和溢出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城市总体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波动趋势,但多数城市表现出中、高等绿色发展效率;各类城市表现出空间聚集性,存在绿色发展效率高值、高值、低值分布;产业结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环境管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本地绿色发展呈现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呈现负向溢出效应,能源结构、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则产生正向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