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巧、快速、精确。并且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这些是许多先进技术和微型部件所需的要素。为了继续快速的技术进步,弗劳恩霍夫光机电系统研究所还向小型企业提供其研究组合、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 200 毫米和 300 毫米洁净室。 200 毫米晶圆上的 MEMS 技术和设备 在弗劳恩霍夫光机电系统研究所,MEMS 技术的技术开发和支持贯穿整个价值链:从单个工艺到技术模块再到完整技术,以及洁净室设备的工艺技术支持。i. 成功开发后,该研究所提供试生产或技术转让支持。弗劳恩霍夫光机电系统研究所涵盖的技术成熟度 (TRL) 为 3 至 8。因此,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和没有自己工厂的公司尤其可以从低投资成本中受益。在传感器和执行器领域,弗劳恩霍夫光机电系统研究所开发了电容式超声波传感器等产品。这些是作为快速客户定制化调整的平台提供的。这为中小型公司提供了经济高效的高科技访问方式。对客户来说,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简单且经济高效的方法来测试其应用中的最新开发成果。为此,Fraunhofer IPMS 提供了评估套件。借助这些现成的设置,客户可以例如
我们拥有超过 20 年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涉及广泛的技术领域,使公司能够在光机电、光学检测、精细运动等领域不断提供创新产品。 我们与 OEM 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从零件、子组件到完整解决方案(包括设计、测试和制造)的解决方案。
AIM 2024 的赞助商和组织者诚邀提交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执行器、汽车系统、生物工程、数据存储系统、电子封装、故障诊断、人机界面、人机交互/协作、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人为因素、工业应用、信息技术、智能系统、机器视觉、制造、微机电系统、微纳米技术、建模和设计、系统辨识和自适应控制、运动控制、振动和噪声控制、神经和模糊控制、光电系统、光机电一体化、原型设计、实时和硬件在环仿真、机器人、传感器、系统集成、交通系统、智能材料和结构、能量收集和其他前沿领域。
模块代码 模块标题 EC 1 2 3 4 AP3061 声学、弹性波和电磁波 6 AP3091 基本粒子 6 AP3113 量子光学 6 AP3122 高级光学成像 6 AP3132 高级数字图像处理 6 AP3152 光刻光学 6 AP3222 纳米技术 6 AP3242 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 3 AP3252 纳米级电子显微镜表征 3 AP3311 用于研究结构和动力学的中子、X 射线和正电子 6 AP3352 核科学与工程概论 6 AP3382 高级光子学 6 AP3391 几何光学 6 AP3401 带电粒子光学简介 6 AP3531 声学成像 6 AP3412 光学实验技术 3 AP3701 亚毫米波和太赫兹物理与应用 3 AE4896 空间仪器 4 EE4745 太赫兹超导天文仪器 5 ME46310 光机电一体化 4 SC42030 高分辨率成像控制 3 SC42065 自适应光学设计项目 3
电扭曲的布里渊散射提供了一种无处不在的机制,可以在光学上激发高频(> 10 GHz),散装声音子,这些声子对表面诱导的损失具有可靠性。在高Q微孔子中共同增强了这种光子 - 光子相互作用,已催生跨越微波炉的多种应用到光学结构域。然而,将泵和散射的波和散射的波调节通常带有光子限制或模态重叠的成本,从而导致光学机械耦合有限。在这里,我们引入了Bragg散射,以实现在微米大小的超级模式微波器的相同空间模式下实现强大的光学机械耦合。显示出高达12.5 kHz的单光机电耦合速率,比其他设备显示出10倍以上。低阈值声子激光和光力强耦合。我们的工作建立了一个紧凑而有效的范式,以光学地控制大量的声音声子,为单光器水平的光学机械耦合铺平了道路,并为量子网络的大规模集成提供了强大的发动机,其中量子网络大量传递和存储了量子状态。
本章介绍了视网膜扫描显示器在头盔式飞行员-车辆接口以及面板式 HUD 和 HDD 应用中的性能、安全性和实用性。由于 RSD 组件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因此参考了定量分析和设计方面,以便更完整地描述为直升机开发的第一个高性能 RSD 系统。视觉显示器在封装光线以形成图像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视网膜扫描显示器(图 6.1 中所示的 RSD)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光机电设备,最初基于红、绿和蓝衍射极限激光光源。激光束通过视频信息进行强度调制,光学组合成单个全色像素束,然后由由微型振荡镜组成的 ROSE 扫描成光栅图案,就像阴极射线管 (CRT) 的偏转线圈将电子束写入荧光屏一样。 RSD 与 CRT 不同,因为电子到光子的转换发生在光束扫描之前,因此完全消除了荧光屏及其再辐射、光晕、饱和度和其他亮度和对比度限制因素。这意味着 RSD 与其他现有显示技术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 RSD 没有平面发射或反射表面 — ROSE 直接创建光学瞳孔。与 CRT 一样,RSD 可以扫描出斑点
光电密度作为位置和时间的函数提供了基本信息,以模拟局部并通过整合凝结物质的宏观动力运动。此处,使用爱因斯坦和LAUB的工作以及与麦克斯韦的方程式一起描述电磁场的表达式,开发了与光学密度相关的边界条件。因此,形成了一个约束,该约束允许总力与力量密度之间建立独特的关系,这是通过物理材料的保护原则实现的,并由局部同质化的构造参数描述。总结的新实验研究可以从新的见解中获得进一步的见解。呈现的数学步骤构成了建模各种光机电现象的基础,包括膜,束,梁,悬臂和波导等固态系统和固态系统中的光学力,并且可以用相关的理论工作来解释。力密度边界条件的这种规范与基本的科学界面有关,包括涉及各种量子冷却问题,分子验光力学,光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包括机械传输)。受影响的技术包含的集成光学力学(硅光子学,可以启用新的光学设备概念),通信系统(光学力量可以取代电子开关),遥控和驱动,推进,感应,感应和导航。
特色与定位:注重人才培养与科研“教学+创新竞赛+科研+产学研+国际合作”一体化发展模式。 全系现有教师100余人,其中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等省部级以上人才7人,高级职称20人,博士学位占75%。 本系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电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系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电工程、车辆工程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全英语留学生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系设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首批优秀本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教育部首批专业)、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等本科专业。 系建设了近10门上海市精品、重点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每年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获一等奖50余项。 形成了“智能基础部件”、“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机器人与智能设计”、“光机电智能检测与装备”、“机电液一体化控制”等5个稳定的科研团队。近三年来,康复系获得科研经费1.3亿余元,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取得发明专利160余万件,与航空航天、汽车交通、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近50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建成了“智能康复机器人及可穿戴康复设备”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 康复系与美国普渡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签订了3+1+1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美国圣母大学合作开展联合毕业设计项目。 康复系每年为学生提供来自方舟/方耀、东洋电装、新松、耿奇、蔡司等最高32万元的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