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简介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表现/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人们对定义与不同治疗反应始终相关的哮喘内型的兴趣日益浓厚,重点关注 2 型炎症 (Th2) 作为一种关键病理机制。当前哮喘内型主要通过临床/实验室标准来定义。每种内型可能都具有独特的分子机制,从而确定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我们对来自重度哮喘研究计划的 19 名哮喘患者在基线和 40 毫克剂量肌肉注射皮质类固醇后 6-8 周的痰液气道细胞 RNA 测序转录组数据进行了无监督(无先验临床标准)主成分分析。我们研究了主成分 PC1、PC3 与 55 个临床变量的关联。结果 PC3 与基线 Th2 临床特征相关,包括血液(秩和 p=0.0082)和气道(秩和 p=0.002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FEV 1 变化(Kendall tau-b R=−0.333(−0.592 至 −0.012))和后续 FEV 1 沙丁胺醇反应(Kendall tau-b R=0.392(0.079 至 0.634))。PC1 与血液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相关(秩和 p=0.0191)。对 PC1、PC3 贡献最大的 5% 基因在不同的免疫系统/炎症本体中富集,表明对皮质类固醇的转录组反应存在不同的受试者特异性簇。 PC3 与 FEV 1 变化的关联在可比的独立 14 名受试者(基线,每日吸入皮质类固醇 (ICS) 后 8 周)气道上皮细胞 microRNAome 数据集中以计算机模拟方式再现。结论这种无监督方法的转录组 PC 定义了分子药物基因组内型,可能产生新的生物学基础,为哮喘中皮质类固醇治疗的不同受试者特定反应和最佳个性化哮喘护理提供基础。这些 PC 的主要贡献基因可能表明新的治疗靶点。
摘要 异质性被认为是改善创伤性脑损伤 (TBI) 患者护理和预后的主要障碍。即使在较窄的中度和重度 TBI 层面,目前的管理方法也无法捕捉到这种以多种临床、解剖和病理生理特征为特征的疾病的复杂性。解决异质性的一种方法可能是将未分化的 TBI 群体分解为内型,即通过共同的生物学特征区分的亚类。内型范式已在一系列医学领域得到探索,包括精神病学、肿瘤学、免疫学和肺病学。在重症监护中,正在研究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综合征的内型。本综述概述了内型范式以及它的一些方法和用例。提出了中度和重度 TBI 内型研究的概念框架,以及在该人群中发现和验证内型的科学路线图。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表型,内型,机器学习,富集,精准医疗,治疗效果异质性
免责声明本文件是作为美国政府赞助的工作的帐户准备的。虽然该文件被认为包含正确的信息,但美国政府,其任何机构,加利福尼亚大学或其任何雇员的董事均未对任何信息,设备,产品或流程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效性,都不会有任何法律责任,或者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些责任是任何信息,设备,产品或流程所披露或代表其私人私有权利的使用权。以此处提到任何特定的商业产品,流程或服务的商标,商标,制造商或其他方式,并不一定构成或暗示其认可,推荐或受到美国政府或其任何机构或加州大学摄政的认可,建议或偏爱。本文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和意见不一定陈述或反映美国政府或其任何机构的观点或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摄政。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机会均等的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