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源自发作间期颅内脑电图 (EEG) 的功能相关网络预测术后无癫痫发作已取得一些成功。然而,还有一些重要的挑战需要考虑:(1) 物理上彼此靠近的电极自然倾向于更相关,从而导致空间偏差;(2) 不同患者的植入位置和电极数量不同,使得跨受试者比较困难;(3) 功能相关网络可能随时间而变化,但目前假定为静态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来自 55 名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的颅内脑电图数据来解决这三个挑战。患者还接受了术前磁共振成像 (MRI)、术中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术后 MRI 检查,以便准确定位电极并描绘出切除的组织。结果:我们表明,对附近电极之间的空间接近度进行标准化可提高对术后癫痫发作结果的预测。此外,电极覆盖范围更广的患者更有可能正确预测其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 0.9,P « 0.05),但不一定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最后,无论分析的时间段如何,我们的预测都是可靠的。意义: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功能网络构建中电极的空间接近度,以改善术后癫痫发作结果的预测。切除和保留组织的覆盖范围越大,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
Ž。Ž 在大鼠纹状体中植入 Pt r Ir 电极(用于测量局部脑血流量 (rCBF) H 清除率 2 )、碳糊电极(用于监测组织氧)和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用于监测细胞外葡萄糖)。腹膜内注射麻醉药水合氯醛 350 . Ž。Ž . mg r kg 、戊巴比妥钠 60 毫克 r kg 和氯胺酮 200 毫克 r kg 后,记录了所有三个参数的变化 Ž。Ž。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麻醉药注射的对照,导致 rCBF 和组织氧平行增加,同时细胞外葡萄糖短暂下降。组织氧的变化反映了 rCBF 的变化;戊巴比妥钠后,葡萄糖和血葡萄糖均下降;氯胺酮后,葡萄糖下降后反弹;水合氯醛后,葡萄糖短暂上升。这三种麻醉剂均导致细胞外葡萄糖下降。葡萄糖变化与 rCBF 和氧气变化之间的差异表明,在麻醉过程中,细胞外葡萄糖的降低不是由于血管系统直接输送葡萄糖减少所致。这些结果还表明,酶底物和介质的水平(这是安培生物传感器设计和操作所固有的)显然会因麻醉而发生复杂的改变,并表明在将急性麻醉实验数据推断到正常生理学时应谨慎行事。q 2001 Elsevier Science BV 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