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 (EBOD) 仍然是非洲国家面临的重大且持续的威胁,其特点是病毒载量高且传染性强的患者的死亡率为 25% 至 90%。最近一次疫情于 2022 年 9 月在乌干达报告,并于 2023 年 1 月正式宣布结束。然而,它是由苏丹埃博拉病毒 (SUDV) 引起的,这是一种十年来从未报道过的罪魁祸首。自 1976 年发现以来,EBOD 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支持性治疗。2014 年至 2016 年,西非发生了由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EBOV) 引起的毁灭性疫情,造成 28,000 多人丧生,人们致力于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并在治疗和预防 EBOV 继发疾病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值得注意的是,2 种单克隆抗体——Ebanga 和一种名为 Inmazeb 的单克隆抗体混合物——于 2020 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批准。此外,多种疫苗已获得各监管机构的批准,用于预防 EBOD,其中 Ervebo 是一种针对 EBOV 的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疫苗,是 2019 年首个获得 FDA 批准的疫苗。本综述涵盖了 EBOD 的主要体征和症状、其传播方式以及指导支持性护理的原则。此外,它还探讨了治疗和预防 EBOD 的最新进展,强调了每种治疗剂的独特特性以及发现新疗法的持续进展。
摘要 通过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加速研发埃博拉病毒感染和 COVID-19 新疫苗所获得的经验,疫苗开发受益于针对新疫苗目标的“多次注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同时开发采用不同技术的候选疫苗,包括在可行的情况下使用水泡性口炎病毒或腺病毒载体、信使 RNA (mRNA)、全灭活病毒、纳米颗粒和重组蛋白技术,从而产生多种有效的 COVID-19 疫苗。随着 COVID-19 在全球蔓延,COVID-19 疫苗不平等的挑战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跨国制药公司优先向高收入国家提供尖端的 mRNA 技术,而中低收入国家 (LMIC) 则被推到了队列的后面,更多地依赖腺病毒载体、灭活病毒和重组蛋白疫苗。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未来的流行病中再次发生,必须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各个或同时设立中心扩大传统和新疫苗技术的推广能力。与此同时,需要促进和资助向中低收入国家生产商转让新技术的过程,同时建设中低收入国家的国家监管能力,目标是使其中一些达到“严格监管者”的地位。获得疫苗是一个必要的开始,但还不够,因为疫苗接种的医疗基础设施和对抗危险的反疫苗计划都需要支持。最后,迫切需要通过联合国流行病条约建立一个国际框架,以促进、支持和协调更强大、协调和有效的全球应对措施。
大型 SARS-CoV-2 刺突 (S) 蛋白是当前 COVID-19 候选疫苗的主要靶标,但可诱导非中和抗体,这可能导致疫苗引起的并发症或 COVID-19 疾病的加重。此外,在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载体疫苗中编码功能性 S 可能会导致出现具有改变或扩大的趋向性的病毒。在这里,我们开发了一个安全的单轮弹状病毒复制子疫苗平台,用于增强 S 受体结合域 (RBD) 的呈递。采用结构引导设计来构建嵌合微刺突,该微刺突包含与源自狂犬病毒 (RABV) 糖蛋白 (G) 的跨膜茎锚序列相连的球状 RBD。编码微刺突蛋白的水泡性口炎病毒 (VSV) 和 RABV 复制子不仅允许抗原在细胞表面表达,还可以将其整合到分泌的非感染性颗粒的包膜中,从而将经典的载体驱动抗原表达和颗粒状病毒样颗粒 (VLP) 呈递结合在一起。单剂量原型复制子疫苗 VSVΔG-minispike-eGFP (G) 刺激小鼠产生高滴度的 SARS-CoV-2 中和抗体,相当于 COVID-19 患者体内的抗体滴度。使用相同复制子进行加强免疫可进一步增强中和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弹状病毒微刺突蛋白复制子是使用具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和/或整个 S 抗原的疫苗接种方法的有效且安全的替代方案。
背景和理由:日内瓦大学医院获得临时授权,在任务部署前为外籍人道主义前线工作人员 (FLW) 接种重组活水泡性口炎病毒 rVSV-ZEBOV(Ervebo ®)疫苗。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评估部署前 FLW 疫苗接种的可行性并报告不良事件 (AE)。方法:FLW 在日内瓦大学医院旅行医学诊所进行部署前体检时(第 0 天)注射了一针 rVSV-ZEBOV(> 7.2E7 斑块形成单位)。第 3 天和第 21 天通过电子邮件向 FLW 发送了有关潜在不良事件的安全性调查问卷。早期和延迟不良事件分别是指在接种疫苗后 3 天内或 21 天内开始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2019 年 8 月 1 日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期间,124 名 FLW 接种了 rVSV-ZEBOV 疫苗。 86 名志愿者(86/124;69%)同时接种了疫苗。第 3 天和第 21 天的随访问卷回复率分别为 88% 和 55%。大多数受访者(105/109;96.3%)至少出现过一次不良反应,平均每人出现 3 次(± SD 1.75 次)。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其次是发烧(53/109;48.6%)、疲劳(51/109;46.7%)和肌痛(49/109;44.9%)。大多数早期不良反应(360/377;95.4%)在 3 天内消退,反映了疫苗反应原性。 6/69 (7.2%) 受试者报告了延迟性不良反应,症状出现时间中位数为 11 天(范围:5 – 14 天);其中一半是与关节相关的不良反应 (3/6)。观察到四起严重不良事件 (SAE):两例高烧、一例皮疹和一例关节炎。观察到两例疑似意外严重不良反应:一例持续反复的短暂性头晕和疲劳,被认为与疫苗有关;一例被认为与疫苗无关的老花眼。结论:rVSV-ZEBOV 的不良反应很常见,但一般是短暂的,耐受性良好,在 FLW 部署前接种 rVSV-ZEBOV 疫苗是可行的,可以纳入任务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