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有层状晶体结构和高平面各向异性的材料(例如黑磷)具有独特的性能,因此有望应用于电子和光子器件。最近,GeS 2 和 GeSe 2 的层状结构因其高平面光学各向异性和宽带隙而被用于短波长区域的高性能偏振敏感光电检测。高度复杂、低对称(单斜)晶体结构是高平面光学各向异性的起源,但相应纳米结构的结构性质仍有待充分了解。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单斜 GeS 2 纳米结构的原子级表征,并通过 Cs 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量化了实空间中亚埃级的平面结构各向异性。我们通过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和基于轨道的键合分析,阐明了这种高平面内各向异性的起源,即 GeS 2 单层中 [GeS 4 ] 四面体的有序和无序排列。我们还展示了单层 GeS 2 中的高平面内机械、电子和光学各向异性,并设想了单轴应变下的相变,可能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应用。关键词:二硫化锗、复合二维材料、亚埃成像、键合机制、平面内各向异性 T
描述:127-45 是一种芯片粘接粘合剂,专为高可靠性性能和高效率生产而设计。该产品是一种注射器分配式、各向异性导电、单组分、100% 固体环氧粘合剂,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出色的耐化学性和出色的高温性能。应用包括粘合镀金基板和锡/铅焊料端接组件、芯片粘接操作、印刷电路板制造、先进材料复合材料、密封和高性能涂层。127-45 是 Electraset™ 620 的各向异性导电版本。特性:粘度 (cps) 20,000 触变指数 > 4.5 填料银体积电阻率 X、Y、最小值 (Ω-cm) 1 X 10 16 Z (Ω-cm) 0.001
传统的制备方法通常采用多步组装不同活性填料含量的复合材料切片18,20或耗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19。与多层结构相比,连续变化活性填料含量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反射,从而实现连续变化的阻抗。据我们所知,基于石墨烯含量连续变化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磁吸波材料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电化学方法来制备石墨烯含量连续变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聚氨酯(rGO / PU)复合泡沫。该方法利用GO纳米颗粒的尺寸与其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之间的负相关性。通过控制电泳时间来优化分布,梯度石墨烯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电磁波各向异性反射。此外,当电磁波入射到石墨烯含量较低的表面时,整个 X 波段的反射率较低(< 30 dB),吸收率较高(> 99.5%)。 氧化石墨烯/聚氨酯 (GO/PU) 复合泡沫的制备电泳过程如方案 1 所示,设备的光学图像如图 S1 所示。将填充有氧化石墨烯溶液的 PU 泡沫放置在两个石墨电极之间,并在电极上施加 30 V 的直流电压一段时间。对于 GO 片上羧酸和酚羟基的电离,24 带负电的 GO 纳米片在外部电场下迁移到阳极。根据胶体理论,GO 的迁移速度 v 可以通过施加的电场 E
ThreeBond 的各向异性导电膏 (ACP) 是一种液体材料,由均匀分散在高绝缘性粘合剂成分中的导电颗粒组成。ACP 是一种功能性材料,通过丝网印刷工艺中的应用和干燥产生各向异性导电膜。它能够通过数十秒的热压工艺在物理连接处实现以下所有三个动作: (1) 在电子元件之间形成电连接; (2) 保持相邻电极之间的绝缘; (3) 粘合和固定。ThreeBond 在过去 30 年中一直致力于与 ACP 相关的研发,推出的产品在热封连接器、显示设备、手机背光、薄膜开关和触摸屏等市场上广受好评。在此期间,越来越先进的高功能电子元件的开发大大改变了人们对 ACP 的期望。除了高可靠性和功能性之外,市场现在还要求更高的可用性、更高的长期可存储性以及与环境标准的兼容性,例如无卤素*1 和无甲苯产品。本期讨论了我们的 ACP 与其他连接器材料的区别,并论证了 ACP 的优越性。它还介绍了为满足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而开发的产品(ThreeBond3373 系列)。*1:氯 < 900 ppm、溴 < 900 ppm、氯 + 溴 < 1,500 ppm 此后,ThreeBond 将缩写为“TB”。
由于复合结构材料对航空航天工业和林业产品工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些材料的各向异性特性这一主题值得特别关注。材料的各向异性当然意味着其基本机械性能在三个垂直方向上有很大差异。最近与木材一起被归入这一类别的人造材料包括玻璃纤维、金属基纤维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和强化复合材料。在 ASTM 材料科学部的赞助下,举办了一次研讨会,讨论此类材料的增强组分的取向对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机械行为的性质和影响。其中几篇论文从纯理论和数学的角度考虑了纤维介质的力学和材料正交各向异性的影响。随后的论文分别集中讨论一种特定类型的各向异性材料,借鉴最近的实验和观察结果,阐明了一些基本原理。作者均为各自领域的知名综合专家,代表了政府、私人和教育机构或实验室的各界人士。
ÖZ ................................................ .................................................. ................................v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