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Zn条件下的μ Zn等于Zn金属每个原子的总能量,富O条件下的μ O对应于O 2 分子每个原子的总能量;平衡条件μ O + μ Zn = μ ZnO用于获得相同条件下的另一化学势,其中μ ZnO是ZnO块体的每个化学式的平均能量。
摘要 空间大地测量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北安第斯山脉和西南加勒比海区域构造的认识。中美洲和南美洲 GPS 项目始于 1988 年,首次直接测量了汇聚板块边界的俯冲,并促成了全球民用 GPS 跟踪网络的建立。哥伦比亚是 1988 年实地活动的中心,哥伦比亚地质服务局在后勤、培训和人员方面的领导是中美洲和南美洲项目成功的关键。早期 GPS 结果显示北安第斯山脉向北移动、南加勒比海变形带汇聚、巴拿马-北安第斯山脉快速碰撞以及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海沟的震间“锁定”的证据。从 2007 年开始,空间大地测量随着 GeoRED 项目向前迈出了一大步,GeoRED 是一个持续运行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网络,目前拥有 108 个站点,提供了北安第斯块体运动的第一个精确的综合模型。 GeoRED 的最新发现包括北安第斯块体正以每年 8.6 毫米的速度向东北移动,东科迪勒拉山脉正以每年 4.3 毫米的速度受到挤压,巴拿马弧正以每年约 15-18 毫米的速度向东与北安第斯块体碰撞,而巴拿马-乔科碰撞可能是东科迪勒拉山脉大部分隆升的原因。新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测量有助于量化南美洲西北部和加勒比海西南部的构造变形,包括哥伦比亚海沟、加勒比海边缘、东科迪勒拉山脉的东安第斯断层系统和哥伦比亚西北部巴拿马碰撞带的地震危险;以及哥伦比亚火山的变形。
了解声子平均自由程 (MFP) 是理解材料和纳米结构热性质的关键。尽管已有几个实验测量了块体硅中的声子 MFP,但是尚未通过实验直接测量薄膜中的 MFP 光谱。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实验探测了悬浮硅膜中的声子 MFP 光谱。首先,我们测量不同温度下带有狭缝阵列的膜的热导率。接下来,我们开发了一种完全分析程序来提取累积热导率与 MFP 的关系。由于膜边界的散射,在表面粗糙度为 0.2 nm 的 145 nm 厚的膜中测得的声子 MFP 比块体中的短。在室温下,声子 MFP 不超过 400 nm。然而,在 4 K 时,MFP 变得更长,并且一些声子可以弹道传播长达一微米。这些结果揭示了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在基于硅膜的纳米结构中,不同温度下弹道声子传输范围。
WC 已通过从块体结构中移除原子来生成微孔。一种更接近实验的替代方法是将 Si 和 II 原子沉积在 Si 表面上,或修改基底上 Si 的分解并研究微孔的自发形成。这是一种计算密集型方法,可以进一步了解微孔的 Si 分布和结构。
KG Suresh 研究领域:磁学和自旋电子学、拓扑物质、磁性 Skyrmions 过去几年,我的主要研究工作是识别用于包括自旋电子学在内的多功能应用的新型和潜在材料。为此,我们主要关注 Heusler 合金系列。这项工作涉及各种常规表征技术,以及一些先进和复杂的设施,例如同步辐射。我们已成功识别出一些用于半金属铁磁体、自旋无间隙半导体、双极磁性半导体和自旋半金属的潜在材料。这是通过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而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更多的系统需要探索。最近,我们还开始关注拓扑半金属,也称为新型量子材料,其特征是块体和表面的性质不同。它们具有由块体能带结构的拓扑引起的不同表面状态。拓扑狄拉克或韦尔半金属在称为狄拉克点或韦尔点的点周围表现出线性色散。其中一个可以寻找此类材料的家族是 Heusler 合金。拟议的工作主题
外场的电子屏蔽[1]、拉曼振动[2]和电子传输。[3]然而,在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 (TMDs) 这一丰富的二维半导体家族中,堆垛序的影响很少被探索,[4,5] 尽管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堆垛序驱动价带分裂和激子结合能变化。[6]TMD 拥有许多有趣的量子现象,可用于新型电子器件。[7–9] ReS 2 是 TMD 中的一颗新星,近年来备受关注。ReS 2 具有扭曲的 1T 三斜晶体结构,其中 Re 原子的额外 d 价电子形成与 b 轴平行的锯齿状 Re 链,大大降低了其对称性。尽管自 1997 年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块体 ReS 2 的性质[10–21],但对二维 ReS 2 的研究直到 2014 年左右才开始兴起。[22] 与其他 TMD 相比,ReS 2 的层间耦合要弱得多。[22] ReS 2 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面内各向异性性质,这早在 2001 年就已在块体中得到证实。[15] 在二维 ReS 2 中,观察到的性质包括偏振相关的激子[23,24]、非线性吸收[25]、电子传输和 SHG 发射[26,27]等。比较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粒度和预烧结温度对预烧结整体式氧化锆块力学性能的影响。氧化锆块采用两种氧化锆 3YSZ 粉末制成:一种粒度为 20 纳米(20 nmZ),另一种粒度为 60 纳米(60 nmZ)。块体通过胶体加工制备;通过注浆成型和冷等静压成型;并在 850、900 和 950 °C 下部分烧结 2 小时。20 nmZ 和 60 nmZ 块的直径为 40 毫米,厚度分别为 5 毫米和 20 毫米。随后检查了块体的收缩性、硬度和密度特性。20 nmZ 块比 60 nmZ 块表现出更高的收缩性、预烧结密度和维氏硬度。 20 nmZ 块的维氏硬度值范围为 0.9 GPa 至 1.27 GPa。这些值与商业产品的硬度值相当。在最高烧结温度下烧结时,20 nmZ 和 60 nmZ 块分别达到理论密度的 96.5% 和 95.9%。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母体氧化锆粉末的初始粒度并在适当的温度下对块进行预烧结可以改善预烧结单片氧化锆块的机械性能。
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钢、弥散强化合金块体金属玻璃、原位复合材料冶金热力学和动力学严重塑性变形热机械加工、织构纳米晶材料、超细微观结构蠕变和高温变形粉末冶金、先进复合材料、MMC多组分氧化物、纳米颗粒、陶瓷涂层、表面科学、磨损和摩擦学高级显微镜金属连接、搅拌摩擦焊接、添加剂
摘要:锕系化合物(分子复合物和材料)中化学键的性质在许多方面仍然难以捉摸。彻底分析它们的电子电荷分布对于阐明整个系列的键合趋势和氧化状态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从实验和理论的角度来看,准确测定和稳健分析锕系化合物的电荷密度都带来了一些挑战。最近,在锕系材料电荷密度的实验重建和拓扑分析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Gianopoulos et al. IUCrJ,2019,6,895]。在这里,我们讨论了理论方面的互补进展,这些进展使得可以通过块体量子力学模拟准确确定锕系材料的电荷密度。特别是,将实施 Bader 分子和晶体中原子量子理论 (QTAIMAC) 的 T OPOND 软件扩展到 f 和 g 型基函数,从而可以在相同基础上对块体和真空中的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进行有效研究。研究了四苯基磷酸铀六氟化物共晶体 [PPh 4 + ][UF 6 − ] 的化学键合,其实验电荷密度可供比较。量化并讨论了晶体堆积对电荷密度和化学键的影响。这里介绍的方法可以重现实验电荷密度拉普拉斯算子的拓扑结构的所有细微特征。如此显著的定性和定量一致性代表了对锕系化合物电荷密度分析的实验和计算方法的强烈相互验证。
国际期刊:1. A. Sahu、RS Maurya、LK Singh、T. Laha,分析铣削和烧结参数对 Al 86 Ni 8 Y 6 和 Al 86 Ni 6 Y 4.5 Co 2 La 1.5 非晶带晶相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https://doi.org/10.1007/s40195-021-01341-y。2. A. Sahu、RS Maurya、S. Dinda、T. Laha,Al 86 Ni 8 Y 6 和 Al 86 Ni 6 Y 4.5 Co 2 La 1.5 放电等离子烧结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相演变相关纳米力学性能,冶金和材料学报 A 51A (2020) 5110-5119。 3. RS Maurya、A. Sahu、T. Laha,通过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合成的 Al 86 Ni 8 Y 6 非玻璃合金的纳米压痕研究,国际材料研究杂志 111 (2020) 1-8。4. A. Sahu、RS Maurya、T. Laha,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固结的 Al 86 Ni 8 Y 6 和 Al 86 Ni 6 Y 4.5 Co 2 La 1.5 熔纺薄带、研磨薄带颗粒和块体样品的非等温结晶行为,ThermochimicaActa 684 (2020) 1-11。 5. A. Sahu 、RS Maurya、T. Laha,Al 86 Ni 6 Y 4.5 Co 2 La 1.5 机械合金化非晶粉末与熔体快速淬薄带烧结行为的比较研究,先进粉末技术 30 (2019) 691-699。6. A. Sahu 、RS Maurya、T. Laha,烧结温度对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 Al 86 Ni 6 Y 4.5 Co 2 La 1.5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相演变的影响,自然科学进展:材料国际 29 (2019) 32-40。 7. T. Thomas, C. Zhang, A. Sahu , P. Nautiyal, A. Loganathana, T. Laha, B. Boesl, A. Agarwal, 石墨烯增强对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的 Ti 2 AlC 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程 A 728 (2018) 45-53。8. A. Loganathan, A. Sahu , C. Rudolf, C. Zhang, S. Rengifo, T. Laha, B. Boesla, A. Agarwal, 冷喷涂 Ti 2 AlC MAX 相涂层的多尺度摩擦学和纳米力学行为, 表面与涂层技术 334 (2018) 384-393。 9. RS Maurya, A. Sahu , T. Laha, 烧结温度对机械合金化 Al 86 Ni 6 Y 6 Co 2 非晶态粉末放电等离子烧结固结过程中相变的影响, 非晶态固体杂志 453 (2016) 1-7。10. RS Maurya, A. Sahu , T. Laha, 机械合金化和连续放电等离子烧结在不同固结压力下合成的铝基块体金属玻璃的微观结构和相分析, 先进材料快报 7 (2016) 187-191。11. RS Maurya, A. Sahu , T. Laha, 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固结机械合金化非晶态粉末合成的 Al 86 Ni 8 Y 6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定量相分析, 材料与设计 93 (2016) 96-103。 12. RS Maurya,A. Sahu,T. Laha,固结压力对机械合金化 Al 86 Ni 8 Y 6 非晶态粉末放电等离子烧结过程中相演变的影响,材料科学与工程 A 649 (2016) 48-56。国际会议:1. A. Sahu,A. Behera,Al-Cu 合金的半固态加工和摩擦学特性,Materials Today:Proceedings 2 (2015) 1175-1182。2. A. Behera、S. Aich、a. Behera、A. Sahu,磁控溅射 Ni/Ti 薄膜的加工和特性及其退火行为以诱导形状记忆效应,Materials today:proceedings 2 (2015) 1183-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