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方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是中央政府了解国家经济状况的主要途径,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然而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浪潮中统计口径的变化,全国约有10%的县域统计数据存在缺失或不一致的情况。有研究者提出应用夜间光度产品解决该问题,但其无法区分分布密集的富裕人口和欠发达地区。本文利用公开的日间Landsat影像估算经济统计数据,构建了一个端到端的多任务深度学习框架来估算中国大陆县域经济,模型的整体准确率达到85%以上。实验表明,该模型为弥补缺失统计数据提供了一种潜在的策略,并检验了中央政府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创造生态友好型环境是首要关注的问题,因为消除空气污染强调了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由于技术改进和成本大幅降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几乎可以与传统能源相媲美。最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的发展变得很流行,以满足一群消费者的需求,有效利用可用的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电网的依赖。微电网应在并网模式或孤岛模式下运行。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参与者将深入了解微电网配置及其运行的基础知识。此外,参与者将能够了解微电网中储能的必要性、不同的储能技术、运营方面和能源管理。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繁荣,但以资源枯竭、气候变化、污染为代价,以增长为优先、忽视环境考虑的传统经济模式已不再可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越来越重视环境治理,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Jiang et al.,2024),各国对构建绿色经济——一种注重环境平衡、高效、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的兴趣日益浓厚。环境立法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是监测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降低排放量,保护环境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必要建立健全环境立法制度,规范和完善环境立法,提高环境立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有效性。
摘要: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成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的新途径。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动能转换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阶段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最后通过空间测度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证明:(1)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2)数字经济发展在各地区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产业结构、开放水平等都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至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中国数字技术综合试验区为自然实验,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赋能城市环境治理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平行趋势、PSM-DID和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检验方法证明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我们的分析进一步表明,数字技术在控制老工业区、数字化程度高地区和能源效率低地区的污染方面尤为有效。我们还发现国家数字技术综合试验区可以通过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来减轻地级市的环境污染。此外,我们的研究表明,数字技术赋能的城市污染控制有助于中国新型城镇化格局的形成。这些发现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和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同比增长15%。先进智能制造板块重点产品铝车轮及铸件销售保持双位数增长,重型装备业务国际新有效订单增加,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7%和7.7%。新材料板块受南钢纳入合并范围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抵消了钢材、铁矿石价格下跌的影响,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同比增长15%。新消费板块通过业务拓展、成本控制等方式增强转型发展能力,但受到汽车价格战、巴西种子业务低迷等因素影响,收入和利润有所下降。新型城镇化板块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区域发展战略,推进项目建设和交付,收入和海外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
印度经济快速增长,中产阶级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已使其成为全球第三大能源消费国。从 2000 年到 2020 年,印度的一次能源总需求增长了一倍多,从 4.17 亿吨油当量 (Mtoe) 飙升至 9.37 亿吨油当量。这一激增凸显了采取可持续能源消费方式的迫切需要,这与印度雄心勃勃的低碳未来目标相一致。印度可持续发展承诺的重中之重是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的最新国家自主贡献 (NDC)。这一关键举措重申了印度到 2030 年将预计碳排放总量减少 10 亿吨、到 2070 年实现净零排放经济的目标。印度的领导作用(尤其是在 2023 年担任 G20 主席国时)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影响全球气候政策和后续行动的关键影响者的地位。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提出的“环境生活方式使命”(Mission LiFE)已获得全球认可,将有意识的消费和能源效率作为首要任务。
本简报探讨了到 2040 年将对大国竞争和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产生巨大影响的两种全球趋势。本分析评估的第一部分探讨了全球低出生率、全球平均年龄上升以及城镇化对发展的作用所引发的人口下降和人力资本问题。中国在 2028 年达到人口峰值后,将经历人口停滞和随后的下降。这种人口逆转可能会产生经济影响,影响大国冲突和美国的影响力。从经济上讲,中国的人口下降可能导致中国作为世界领先经济体的地位终结,因为到 2050 年,中国的劳动力将下降 23%,而美国的劳动力将在同一时期增加 30%。在我们所述的 2040 年时间线内,可以推断出中国城市就业机会的减少和现状下农村大面积欠发达。第一部分还将探讨美国和中国相对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当前和未来出生率、移民在人口激增中的作用,以及技术创新在未来二十年内减轻全球人口急剧下降的部分影响的潜力。
复杂性科学技术将为新的仿真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带来机遇,特别是对人体仿真、社会仿真、人脑仿真等,为社会治理、预测、城镇化等仿真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复杂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建模与仿真方法研究新的虚拟信息空间提供了重要机遇。众所周知,建模与仿真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的桥梁,为研究人类社会和物理世界的未知领域提供了替代。然而,虚拟信息空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全新的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不仅是“人、机、物”三者相结合的空间,还存在着多层网状、跨领域关联的特点,对这种新的虚拟空间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当前的科学研究领域。在充分利用复杂性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并行系统、嵌入式仿真等方法构建通向这一新型空间的桥梁,为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行为特征提供一种虚拟的替代方案。利用复杂性科学的成果不断修改和测试所建立的模型,是建模与仿真科学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字物流技术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商业应用非常重要。现代供应链或物流寻求实施一个包含数据、物理对象、信息、产品和业务进展的大规模智能基础设施。商业应用利用各种智能技术来最大化物流流程。然而,由于运输成本、质量和跨国运输,物流过程受到影响。这些因素经常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此外,大多数城市都位于偏远地区,得不到适当的物流支持,从而阻碍了业务增长。因此,本研究分析了数字物流对该地区经济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地区包括近 11 个城市,被选为分析对象。收集的信息通过动态随机平衡统计分析模型 (DSE-SAM) 进行处理,该模型预测了数字物流对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和影响。在这里,构建了判断矩阵以减少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过程的难度。然后利用熵模型和统计相关性分析来改进整体影响分析过程。最后,将开发的基于DSE-SAM的创建系统效率与其他经济模型进行比较,例如空间杜宾模型(SDM),耦合协调度模型(CCDM)和协作度模型(CDM)。与其他地区相比,建议的DSE-SAM模型的结果实现了长江经济带地区城镇化,物流和生态的高度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