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g Chang Woei(联合研究员) 新加坡国立大学华文系 Koh Khee Heong(联合研究员) 新加坡国立大学华文系 Hue Guan Thye(联合研究员) 南洋理工大学华文系 目标 本项目对最近发现的一组福建墓葬进行记录和研究。这些墓葬最初位于亨山亭,随后于 19 世纪末迁至武吉布朗墓地。这些墓碑是新加坡最早承载丰富文化遗产的实物之一。469 块墓碑排列在安瑞路旁福建会馆墓地森林茂密的山坡上。这些墓碑主要属于道光年间(1821-1850 年),少数属于咸丰年间(1851-61 年)、同治年间(1862-74 年)、光绪年间(1875-1908 年)和宣统年间(1909-1911 年)。研究小组寻求墓地管理员的帮助,清理现场,为更广泛的社区提供实体通道。他们多次到现场抄写碑文,测量和拍摄墓碑。墓碑数据抄录和 GPS 坐标已上传到在线数据库 (shgis.edu.sg),供那些对早期新加坡历史、文化和遗产感兴趣的人参考。研究小组将在新加坡清朝墓碑一书中发表研究结果,同时发表关于新加坡墓地历史的解释性文章。这些材料为早期新加坡的移民和宗教人物提供了新的见解。例如,40 座道光时期的墓葬可以追溯到中国漳州一个村庄的一个家族群体(谢仓村蔡氏家族)。据推测,所有这些贫穷的移民一定是作为一个群体来到新加坡的。在武吉布朗墓地的其他地方还发现了同一时期谢仓蔡氏家族更富有成员的精致墓葬。从这些墓葬中,我们可以开始追溯与早期新加坡华人社区有关的阶级、劳工迁移和商人领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