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螺旋角羚羊与牛亚科中的野牛和四角羚羊有关。它们是由类似于现在的四角羚羊和蓝牛羚的动物进化而来的。螺旋角是覆盖在骨质核心上的一层角蛋白。它沿着脸部平面向后弯曲,呈现出戏剧性的螺旋效果。它的大小和长度部分取决于身体大小,但这种扭曲是对其四角祖先的回归。两组角的融合可能是由于头骨额脊上的角蛋白以不同于主角的速度生长,从而产生了螺旋效果。(Macdonald 2006)人们认为,大羚羊是从大约 130 万年前大量存在的巨型捻角羚进化而来的。它们是各种各样大多不稳定的栖息地中的绿叶拾荒者。它们不能忍受真正的沙漠。社会结构尚不成熟。群居不是由栖息地引起的,而被认为是雌性和幼年动物的一种防御策略。这也可能是雌性长出角的原因。(Kingdon 2007)当它们受到攻击时,大羚羊会用角来保护身体的所有部位。在与其他雄性打斗时,角会突出身体的大小,对确立统治地位很重要。雌性往往更为普通。(Macdonald,2006)普通大羚羊,也称为“南部大羚羊”,是一种在东非和南非发现的草原和平原羚羊。它被认为是最大的羚羊物种,尽管在许多方面它们与牛很像。大羚羊的大小与普通大羚羊相似,但发现于非洲更北部的地区。种群密度和死亡率往往受食物供应、掠食、疾病和人类存在的影响。牧场主为牛群设置围栏,扰乱了大羚羊的自然迁徙路线。这影响了它们获得充足食物的途径。在连续几个季节的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后,干旱导致的死亡很常见。大羚羊,尤其是小羚羊,是许多大型食肉动物(如狮子、鬣狗、野狗和猎豹)的重要食物来源。因此,大羚羊已经从它们以前的大部分栖息地消失,这主要是由于过度狩猎和栖息地丧失。然而,它们仍然分布广泛,在国家公园中也有很好的代表性。它们在当地属于易危或濒危物种(在乌干达和卢旺达),但总体上并不濒危。(Kingdon 2007)大羚羊被认为是温顺的,很容易驯服。然而,它们需要很大的放牧区域。在南非纳塔尔,它们被驯化用于肉类和奶制品的生产。大羚羊奶的脂肪含量几乎是奶牛牛奶的三倍,蛋白质含量是奶牛牛奶的两倍。(Pappas 2002;Benoit 2008;Kingdon 2007)
• LSDV 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仅导致牛 (Bos indicus 和 B. taurus) 和水牛 (Bubalus bubalis) 患病。埃塞俄比亚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对 LSD 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与当地的瘤牛相比,荷斯坦牛或杂交牛因 LSD 而表现出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野生动物中,据报道纳米比亚的跳羚 (Antidorcas marsupialis) 和无症状大羚羊 (Taurotragus oryx) 中存在该病毒;南非的羚羊 (Oryx gazelle);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羚羊 (Oryx leucoryx);以及 2021 年在泰国发现的瓜尔豆 (Bos gaurus)、美洲鬣羚 (Capricornis sumtraensis) 和野牛 (Bos javanicus)。野生和圈养野生反刍动物(例如动物园反刍动物)的易感性尚不清楚,它们在 LSD 流行病学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仍在研究中。• LSDV 不是人畜共患的,因此人类不会感染该疾病。• 尽管与牛近距离饲养,但没有关于绵羊和山羊感染 LSD 或与该疾病的流行病学关系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