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位密度。那些不同的方法不观察到相同类型的位错,即统计存储的位错(SSD)和/或几何必需的脱位(GND)。有些是直接测量技术,例如ECCI和TEM成像,而其他是非方向方法,即HR-EBSD和XRD测量。因此,提出了使用这四种技术在未变形和变形的双链钢上获得的测量值的定量比较。对于低变形,位错密度很小(成像方法相当性能,而XRD 1- 5×10 13 m - 2),测量值的不确定性水平高。HR-EBSD测量结果表明,结果与这些变形水平的其他方法非常吻合。对于较高的变形水平(上面的脱位密度),成像方法不再相关,因此1 - 3×10 14 m - 2
一维粒子模拟 (PIC) 用于分析新视野号绕冥王星太阳风 (SWAP) 仪器在距离太阳约 34 天文单位处观测到的行星际激波上游区域测得的能谱。使用单个种群模拟不同的太阳风离子 (SWI) 和拾取离子 (PUI) 种群,我们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每个种群对全球能谱的贡献。强调了激波前沿倾斜度在沿磁场流回远离前沿的上游区域的 PUI 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本模拟中可以很好地恢复 SWAP 实验测得的能谱。详细分析表明:(1) 能谱的最高部分主要由回流的 PUI-H + 和 PUI-He + 形成; (2) 能谱的中间部分由太阳风 SW-H + 和 SW-He 2+ 入射离子组成,这些离子叠加在 PUI-H + 粒子群上,(3) 低能范围由入射 PUI-H + 组成。使用 PUI-H + 粒子群的初始填充壳分布(而不是零厚度壳),可以提高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因为这会强烈影响光谱的低能部分。这意味着 PUI-H + 离子在日光层中首次被拾取后,有足够的时间扩散到壳分布并填充壳分布,这表明随后的冷却对全球能谱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