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grate Heila 帮助采购组件和设备,其中可能包括储能系统、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充电站和相关硬件。Heila 负责监督采购,以评估设备规格、考虑供应商的可靠性并遵守政府采购法规。此外,Heila 的 EDGE® 微电网控制和优化平台通过无缝集成 DER(太阳能电池板、ESB、电负载等)来标准化安装,以构建具有保证性能的智能系统。
目标和意义:HNEI 的电网系统技术高级研究团队 (Grid START) 在夏威夷大学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 (HIMB) 所在地椰子岛开发了一个基于直流的微电网试验台。该项目旨在展示和评估为两座 HIMB 建筑提供服务的直流微电网的可靠性、弹性和能源效率。它将比较正常运行期间使用交流电和直流电为照明、冷却和插头负载供电的效率。此外,微电网将在电网供电中断期间支持关键建筑负载,并提供清洁的交通选择,例如主要由屋顶太阳能供电的电动船。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夏威夷及其他地区未来的基于直流的微电网提供参考。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创造生态友好型环境是首要关注的问题,因为消除空气污染强调了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由于技术改进和成本大幅降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几乎可以与传统能源相媲美。最近,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的发展变得很流行,以满足一群消费者的需求,有效利用可用的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电网的依赖。微电网应在并网模式或孤岛模式下运行。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参与者将深入了解微电网配置及其运行的基础知识。此外,参与者将能够了解微电网中储能的必要性、不同的储能技术、运营方面和能源管理。
我们是谁:AlphaStruxure 是一家领先的能源即服务 (EaaS) 提供商和微电网集成商。其目的是快速、大规模地实现能源基础设施脱碳。它通过帮助公共和私营部门组织实现雄心勃勃的量身定制的能源转型来实现这一目标——无需资本支出或复杂性。AlphaStruxure 设计、融资、建造、拥有、运营和维护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微电网),以实现减排、可靠性和弹性。其项目包括美国两个最大的交通微电网和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新一号航站楼的微电网。与其他 EaaS 提供商不同,AlphaStruxure 拥有其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使公司对定价和性能的长期保证负责。AlphaStruxure 的合资模式利用了施耐德电气 185 多年的能源创新传统,在北美拥有 350 多个成功的微电网项目。 AlphaStruxure 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业务遍及北美,拥有全球影响力。如需了解有关该公司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alphastruxure.com,并在 LinkedIn 上关注该公司。
通过 C-MAP 竞争性招标选出的社区将获得资金、技术支持和开发资源,以实施适合偏远服务不足和/或土著社区的创新微电网技术和部署方法。
课程概述 本课程探讨微电网中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 (HRES),重点关注偏远地区并解决技术和经济限制。它强调了如何结合光伏 (PV) 和风能来减少单个 RES 对电网的不利影响或允许独立运行。主题包括 HRES 的好处、容量优化、稳定性挑战、保护方案和能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可靠的微电网性能。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i) 了解微电网的核心概念,包括其主要组件、优势和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运行原理。ii) 了解如何将可再生能源整合到微电网中 iii) 学习如何计算微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最佳规模 iv) 了解微电网的不同控制级别 v) 了解微电网中孤岛和电网连接运行模式的不同运行模式 vi) 学习如何控制电压/频率或功率
电动汽车 (EV) 电池可用作微电网中的潜在储能设备。它们可以在有剩余能量时储存能量(电网到汽车,G2V),并在有需求时将能量回馈给电网(车辆到电网,V2G),从而帮助微电网进行能源管理。本研究侧重于智能微电网与双向直流快速充电的集成,利用车辆到电网 (V2G) 技术来增强能源管理。该项目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ANFIS) 控制器来智能调节微电网和电动汽车之间的双向功率流。V2G 的集成促进了能量交换,使电动汽车可以用作移动储能单元。双向直流快速充电系统通过 ANFIS 控制器进行优化,确保高效的能量传输、电网稳定性和负载平衡。进行了模拟研究以展示 V2G-G2V 功率传输。
5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中国 *通信地址:yuehe.lin@wsu.edu (YL);josephwang@ucsd.edu (JW);wenleizhu@nju.edu.cn (WZ) 收稿日期:2023 年 3 月 27 日;接受日期:2023 年 5 月 17 日;在线发表日期:2023 年 5 月 31 日;https://doi.org/10.59717/j.xinn-mater.2023.100023 © 2023 作者。这是一篇根据 CC BY-NC-ND 许可协议开放获取的文章(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引用:Ding S.、Yin L.、Lyu Z. 等人,(2023 年)。单原子材料赋能的可穿戴微电网。创新材料 1(2),100023。可穿戴微电网是一种集成了能量收集、存储和调节模块以及传感器的可穿戴系统,具有支持人类医疗保健的潜力。然而,可穿戴微电网由于成本高、性能、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有限而尚未实现可行性,等待重大突破,特别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单原子材料 (SAM) 是最有前途的材料前沿之一,它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并在各种收集器、储能设备和可穿戴传感器中提供许多额外的优势。在此,我们讨论了在可穿戴设备中使用 SAM 的潜力,以满足构建实用的能源自主可穿戴微电网的需求,以实现扩展的全面自我监控和人机界面。
本地图上使用的名称和呈现的材料并不代表联合国秘书处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任何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对其边界或边界的划分表达任何意见。
供电与供热系统的联系不断加强,关于热电联产微电网优化的研究也陆续出现。[1]提出了一种含风电、储能和热电联产机组的微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模型。[2]和[3]利用电锅炉解耦热定额约束,解决了电力系统范围外火电厂的风电消纳问题。[4]在热电联产微电网中引入光热发电站辅助系统运行,为解决光伏发电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5]—[9]提出了一种电热联合调度模型,利用储热设备增加热电联产机组的弹性。文献 [10][11] 总结了光伏发电与热电联产的组合运行,一般配备一定容量的储热以补偿光伏电力输出的不稳定性。文献 [12] 总结了配备大储热容量的电热系统应对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的应用前景。文献 [13]-[15] 提出了风储联合运行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调度性,但储能成本较高,实际应用中需慎重考虑。上述文献对热电联产微电网的讨论,均未考虑微电网运行中的需求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