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事,对于“从长远来看的中国经济”会议,我将结论提交了一本书MS。我刚刚完成了题为“中国帝国纸币的兴起和消亡,1000-1500:财政创新,市场增长和货币过渡”。尽管该项目本身并不集中于经济增长,但结论是中国在中国经济历史上长期发展的纸币(及其最终遗弃)的早熟发展,这也将中国中国中国货币体系与中世纪和现代欧洲早期货币历史的截然不同的轨迹进行了比较。我的书主要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我认为这在现代经济起源的概念化中尚未足够。在许多方面,中国和西方的货币体系之间的“差异”(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希腊银币的发明和在中国的铜货币出现)的顺序与“巨大分歧”的顺序不同。在十五世纪,在十五世纪的菲亚特纸货币转变为未涂层的金银白色,在传统的货币历史解释性框架内似乎是“回归的”,但其意义和含义需要更深入的审查。一般而言,以下结论对于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应该是可理解的(我希望!)。蒙古人统治的元朝(1276-1368)专门依靠纸币来支付公共金融和市场贸易。只有几句话:中国帝国国家在第十一世纪初首次发行了纸币(960-1276;细分为北部[960-1127]和Southern [1127-1276]歌曲时期),作为布朗兹造成的补充。最初,明朝(1368-1644)也试图建立菲亚特纸货币,但到15世纪初,其纸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产,被(未涂层)银作为货币标准所取代。这个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之一,我在总结的结论中多次提到,是1070年代总理王·安希(Wang Anshi)的新政策的开幕典礼。我将新政策的改革描述为“商业主义者”,这是在军事危机时期在商业和工业中进行侵入性的国家干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权力(当时这种中国的重大事件在重要方面与现代早期欧洲的重商主义不同)。新的政策主要是在1120年代1130年代废除的,尽管它们的信号特征 - 依赖于商业和消费的间接税收,而不是将土地和人民直接征税作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是剩余的歌曲王朝。我总结了我对整个帝国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进程的概念化,这是一篇先前发表的文章:理查德·冯·格拉恩(Richard von Glahn),“中国帝国的财政状态模式”,《中国历史杂志》 4.1(2020):1-29。i还将以下结论放在整本书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