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交叉污染风险的担忧,尤其是在医院环境和重症监护室 (ICU)。感染患者产生的含病毒气溶胶可以在通风房间内传播,使进入房间的医务人员面临风险。使用纹影光学方法发现的实验结果表明,咳嗽和正常呼吸产生的气流会因所用的氧合技术而改变,尤其是在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时,这会增加潜在传染性空气传播颗粒的脱落。本研究还使用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方法的 3D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来模拟负压下 ICU 病房内的气流以及患者咳嗽产生的大量空气传播颗粒的运动。研究了不同缓解方案对通过通风系统提取的可能含有 SARS-CoV-2 的气溶胶数量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适当的床位方向和额外的空气处理装置定位可以使提取的颗粒数量增加 40%,并使脱落后 45 秒内沉积在表面的颗粒数量减少 25%。这种方法可以为更全面地解决医院污染风险奠定基础,因为该模型可以被视为概念验证,并适用于任何房间配置。
其他医院治疗疾病或病症,并力求在治疗后短时间内让患者出院。在 NRH,重点是提供个性化治疗计划,致力于帮助患者实现尽可能安全的独立生活。被 NRH 收治的患者必须病情稳定。每位转诊患者都会接受评估,以确保根据他们的临床需要,参加强化康复计划是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法。
自 2020 年初以来,冠状病毒病 (COVID-19) 大流行考验了国际社会确保有需要的人充分获得和获得国际管制药品的能力。一些主要生产国的原料药关键起始材料和原料药本身的生产中断,以及一些国家采取的边境封锁和其他社会隔离政策带来的物流挑战,导致全球药品供应链受到影响。麻管局在其 2020 年年度报告中就此问题向国际社会发出了警示。2020 年一些国家的麻醉药品综合统计证实,某些物质(特别是芬太尼及其类似物)的消费、生产和库存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 COVID-19 患者对止痛和镇静药物的需求大幅增加。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导尿管表面细菌培养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导尿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预防导尿管感染知识、态度、行为量表和护士能力测评量表对干预人员的感控能力和核心能力进行测评。
据报道,感染 COVID-19 后会出现许多神经系统疾病 [1,2]。神经系统表现可能与病毒对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感染后免疫介导的疾病以及 COVID-19 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有关 [2]。感染新冠肺炎后,克雅氏病是罕见的神经系统表现之一 [3]。尽管该病在感染新冠肺炎后可见,但文献中很少有因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而导致的病例报道 [4,5]。朊病毒病的特点是潜伏期长、进展迅速、临床致命 [6]。它是认知障碍快速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7]。在本报告中,我们旨在通过分享我们门诊收治的一例病例来讨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该病例在接种 mRNA COVID-19 疫苗后出现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和全身状况障碍,同时蛋白 14.3.3 呈阳性。
背景。白喉是一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仍然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菲律宾等中低收入国家对疾病模式缺乏了解。方法。我们对 2006 年至 2017 年期间菲律宾马尼拉大都会传染病转诊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白喉的患者的临床、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绘制了病例图,并将病例分布与人口密度进行了比较。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 (MLST) 检查了 2015 年至 2017 年之间的白喉棒状杆菌分离株。结果。我们研究了 2006 年至 2017 年期间收治的 267 名患者(范围:12-54 例/年)。病死率 (CFR) 为 43.8%(95% 置信区间,37.8-50.0%)。 10 岁以下儿童的病例数和病死率较高。死亡与入院延迟和缺乏白喉抗毒素有关。2015 年至 2017 年期间,共有 42 例实验室确诊病例。我们确定了 6 种多位点序列类型 (ST)。ST-302 最常见 (17/34, 48.6%),其次是 ST67 (7/34, 20%) 和 ST458 (5/34, 14%)。病例图显示,马尼拉大都会白喉患者分布广泛。人口稠密地区的病例数较高,但没有明显的 ST 类型聚集。结论。我们的分析表明,白喉在马尼拉大都会仍然流行,而且这种感染经常导致幼儿死亡。应优先考虑提高疫苗覆盖率和可持续供应白喉抗毒素。关键词。白喉;菲律宾;白喉抗毒素;MLST;疫苗接种。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举报;法律技术。1.引言 在过去十年中,许多重要的举报案件被曝光,例如 E. 斯诺登案 [1]、卢森堡泄密案 [2]、巴拿马文件、诺华案。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在抗击全球 COVID-19 大流行的背景下,举报的价值变得更加明显。李文亮医生是一群医务人员之一,他们因分享 2019 年 12 月武汉市各家医院收治的早期出现 SARS 样症状的患者信息而受到中国地方当局的谴责。几个月后,世界多个国家的医护人员发出警告,称个人防护设备短缺,这迫使他们在不安全的条件下工作 [3]。
创伤性脑损伤 (TBI) 幸存者的临床病程难以预测。这种不可预测性使得临床医生的临床资源分配和患者的预期指导变得困难。从历史上看,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和传统的统计模型没有充分考虑所有可用的临床信息来预测 TBI 患者的功能结果。在这里,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并应用机器学习和统计模型来预测创伤性脑损伤 (TBI) 患者康复后的功能独立性测量 (FIM) 评分。对一家大型急性康复机构收治的 629 名 TBI 患者进行基于树的算法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时运动和认知 FIM 评分有统计学显著改善。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麻痹性疾病,通常由先前的感染、手术或罕见的免疫接种引起。该病的特征是四肢逐渐无力和反射消失。海外研究估计,接种流感疫苗后患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风险约为每百万疫苗接种者一至两例。这远低于2015/16至2019/20年主要流感季节期间香港≥18岁人士每百万人口15.9至67.4例流感死亡率。本地过去五个流感季节曾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五天六周内)的人士中,有一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2020/21年)。 ** 在香港,2016 年至 2020 年间,公立医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所有原因引起的)病例数每年为 47 至 88 例。††
急性脑病是一种获得性的整体认知功能障碍,在 ICU 收治的危重患者中很常见。临床上,它表现为一系列的觉醒障碍,严重程度从活动减退、活动过度、谵妄到昏迷不等。这种疾病反映了由潜在病理生理过程引起的急性脑功能障碍 [1] 。急性脑病的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包括药物(如镇静剂输注、止痛药)、非法药物使用、导致细胞因子释放和脑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疾病(如脓毒症、肝性脑病)和代谢紊乱(如肾衰竭、电解质紊乱)。癫痫,尤其是非惊厥性癫痫 (NCS),是脑病的常见原因,发生在高达 17.9% 的危重患者中 [2-4] 。急性脑损伤,如中风或颅内出血,也可能直接导致或加重脑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