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将介入肿瘤科收治的83例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患者给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B组41例患者给予索拉非尼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以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缺氧诱导因子(HIF-1)、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表皮生长因子7(EGF7)水平。比较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如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生存期(MS),并获取毒性和副作用的数据。
结果:在此期间,该科室共收治 349 名患者,其中 127 例为心血管急症,发生率为 36.4%。受影响最大的年龄组为 65 至 74 岁,平均年龄为 57 岁,最高年龄为 19 至 91 岁。43.3% 的患者需要治疗超过六天,22% 的患者需要治疗 4 至 6 天,21.3% 的患者需要治疗 2 至 4 天,只有 2.4% 的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12 小时内到达医院。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急性心力衰竭(30.7%)、高血压急症(15%)、急性 ST+ 冠状动脉综合征(15%)、中风(8.6%)、心源性休克(7%)、急性 ST- 冠状动脉综合征(7%)和肺栓塞(8.6%)。首次紧急治疗措施包括氧疗(61%)、补液(53%)、血管活性胺给药(16%)、体外电击(11%)、肠外抗高血压治疗(8.6%)、血栓溶解(3.9%)和冠状动脉成形术(1.6%)。76% 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24% 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动机访谈(TMI)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3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A组(n=47)和B组(n=46)。A组患者采用TMI治疗,B组患者采用心力衰竭(HF)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心衰自我护理指数)、服药依从性(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及预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等。结果:护理后,A组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管理及信心,按医嘱服药频率、时间、剂量、种类,停药或停药、遗忘服药,以及身体、情绪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B组(P < 0.05)。A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服药不依从率(61.70%和6.38%vs.41.30%和23.91%,P < 0.05),再入院率(6.38%vs.23.91%,P < 0.05)及死亡率(0%vs.6.52%,P > 0.05)均优于B组。结论:TMI有利于提高CHF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和卡利珠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患者与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收治的150例原发性H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TACE治疗,治疗组行阿帕替尼+卡利珠单抗+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时间(OS)、进展时间(TTP)和住院费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8(Caspase-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水平。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比较两组腹泻、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蛋白尿、发热、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短期治疗疾病控制率(DCR)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0%。治疗组9月及12月生存率分别为65.33%、42.67%,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20.00%(P<0.05)。
目的:相当一部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仍有一些症状。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出院患者是否有帮助仍是未知数。本研究旨在回顾性中医药治疗对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2月21日至5月3日收治的372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其中291例至少接受过一次临床检查,191例恢复期患者接受了中医药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接受或未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中医组白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降钙素原降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降低,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升高。中医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增加。中医治疗的机制可能是整体调节,包括平衡免疫反应、改善造血和凝血系统、增强肝功能和心脏功能、增加营养摄入和脂质代谢。结论:本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对出院 COVID-19 患者有益。但需要进行长期医学观察和进一步的随机试验研究来证实这一结果。此外,中医治疗的潜在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揭示。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心理辅导对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8例XDR-TB患者。所有患者按Excel中的RANDBETWEEN(1,2)函数分组,研究组(44例)每2例患者分配1例至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心理辅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治疗依从性、痰菌转阴率、复查率、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依从率、痰菌阴转率、复查率、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心理疏导较常规护理能显著改善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摘要。目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 收治的危重儿童中,癫痫发作较为常见,因此是识别和治疗的重要目标。大多数癫痫发作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仍对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重大影响。PICU 内被认为有癫痫发作风险的儿童使用连续脑电图 (cEEG) 进行监测。cEEG 监测成本相当高,而且由于可用的机器数量始终有限,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感知风险对患者进行分类以分配资源。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计算机辅助工具,以改善危重儿童癫痫发作风险评估,使用 PICU 中普遍记录的信号,即心电图 (ECG)。方法:基于从第一个小时的心电图记录中提取的特征和患者的临床数据,以患者为单位开发了一种新型数据驱动模型。主要结果:最具预测性的特征是患者的年龄、脑损伤作为昏迷病因和 QRS 面积。对于没有任何先前临床数据的患者,使用一小时的心电图记录,随机森林分类器的分类性能达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ROC) 评分 0.84。当将心电图特征与患者临床病史相结合时,AUROC 达到 0.87。意义:以真实的临床场景为例,我们估计我们的临床决策支持分类工具可以将阳性预测值提高到临床标准的 59% 以上。
目的.肺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每年约有210万新发病例。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多种癌症均有治疗作用。但安罗替尼在肺癌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3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病程记录,并评估安罗替尼治疗患者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的差异。结果.安罗替尼联合组和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组患者均获得缓解,但安罗替尼联合组总疾病控制率高于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组。复查CT结果显示,安罗替尼联合用药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组。虽然安罗替尼联合用药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药治疗组,但大部分不良反应为I~II级,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优于单药治疗。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患者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为未合并PAD组(42例)和合并PAD组(78例)。测量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合并PAD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组患者年龄≥60岁、Wagner分级4~5级及有吸烟史的比例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舒张压(DBP)低于非合并组,而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非合并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Wagner分级高、吸烟、CRP、NLR及HbA1c升高是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并发PAD的危险因素(OR>1,p<0.05);DBP升高是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并发PAD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血压控制不佳、病程长、ABI值低的临床特点,年龄≥60岁、Wagner分级高、吸烟史、CRP、NLR、HbA1c升高是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摘要 背景:本研究分析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放疗治疗男性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现有病例记录,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63例男性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记录的治疗方法不同,其中33例患者接受单纯调强放疗(IMRT)(放疗组),30例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IMRT(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结果。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颅内肿瘤客观缓解率(ORR)相对较高(70.00%vs.48.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疾病进展(PD)发生率明显低于放疗组(6.67%vs.33.33%;p<0.05),提示联合使用安罗替尼可明显减缓疾病进展(p<0.05)。此外,联合治疗组患者脱水药物使用时间、头痛缓解速度均短于放疗组(p<0.05),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明显长于放疗组(p<0.001)。结论:总而言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可增强男性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益。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这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