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调制和解调................................................................................................ 135 4.2.2.1 基本原理 .............................................................................................. 135 4.2.2.2 线性调制方案............................................................................... 136 4.2.2.3 非线性调制方案............................................................................... 138 4.2.2.4 编码调制....................................................................................... 139 4.2.2.5 频谱整形....................................................................................... 141 4.2.2.6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误差概率。2.6.4 高性能天线......................................................................................... 194 4.2.6.5 馈线系统基本原理.................................................................... 197 4.2.6.6 系统复用滤波器............................................................................. 203
摘要:激光金属沉积 (LMD) 工艺是一种增材制造方法,通过激光束与气体/粉末流的相互作用生成 3D 结构。流径、表面密度和焦平面位置会影响沉积轨迹的尺寸、效率和规律性。因此,准确了解气体/粉末流特性对于控制工艺和提高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多种实验技术,如气压测量、光学和称重方法,以分析气体和粒子速度、粉末流直径、其焦平面位置和密度。这是针对三种喷嘴设计和多种气体和粉末流速条件进行的。结果表明:(1) 粒子流遵循高斯分布,而气体速度场更接近于平顶分布;(2) 轴向、载体和整形气流显著影响粉末流的焦平面位置;(3) 只有整形气体、粉末流速和喷嘴设计会影响粉末流直径。然后对三个喷嘴分别进行具有 RANS 湍流模型的气体和粉末流的 2D 轴对称模型,结果显示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压力测量对气体速度的估计过高。
4.2.2 调制和解调................................................................................................ 135 4.2.2.1 基本原理 .............................................................................................. 135 4.2.2.2 线性调制方案............................................................................... 136 4.2.2.3 非线性调制方案............................................................................... 138 4.2.2.4 编码调制....................................................................................... 139 4.2.2.5 频谱整形....................................................................................... 141 4.2.2.6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误差概率。2.6.4 高性能天线......................................................................................... 194 4.2.6.5 馈线系统基本原理.................................................................... 197 4.2.6.6 系统复用滤波器............................................................................. 203
控制 • 断路器和 CAP 组控制 • 限流 • 通过强制闭环反馈直接控制逆变器 • 频率下降和电压下降 • 整形功率@POI,包括斜率、峰值移动、保持功率 • 功率平滑斜率额定有功功率控制@POI 电池 SoC 管理和平衡 • VAR 控制电压和功率因数控制@POI 自动电压调节 (AVR)
本报告旨在提供基本信息并陈述在传统临床环境中实施多叶准直器 (MLC) 使用所需的基本概念。所有主要治疗加速器制造商均提供 MLC。使用 MLC 取代传统场成形技术本身并不能改善恶性肿瘤的局部控制。在传统放射肿瘤学中使用 MLC 的理由是提高治疗效率。因此,本报告旨在协助医学物理学家、剂量师和放射肿瘤学家获取、测试、调试、日常使用和质量保证 (QA) MLC,以提高治疗设施的利用效率。本报告的目的并非描述 MLC 在适形治疗或动态治疗中的高级应用研究。放射治疗效果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特定放射治疗技术固有的健康组织受照射会产生不良并发症。许多器官对辐射损伤相对敏感(脊髓、唾液腺、肺和眼睛是常见的例子),在放射治疗计划期间必须给予特别考虑。一般而言,治疗计划人员试图优化给定治疗策略可实现的剂量分布,以将肿瘤杀伤剂量的辐射输送到目标体积,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组织吸收的辐射量。治疗机的准直器钳口产生矩形光束。1973 年)。需要对光束进行明确的场整形,以减少受辐射的健康组织量,并使用多束光束来降低目标体积外组织吸收的剂量。传统治疗策略使用有限数量的整形光束,并将光束的方向限制在共面场。传统治疗机通过内置在机器中的一组致密金属准直器(此处将使用术语“钳口”)来整形 x 射线场。这些准直器由治疗师使用治疗室中的手动控制器定位,通常在治疗期间保持静止。传统光束整形是通过使用这些准直器钳口和连接到准直器钳口之外的加速器的二次定制光束块的组合来实现的。传统的阻滞块由一组具有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铅块组成,这些铅块在每次治疗时手工放置,或者由为特定患者应用的特定场单独制作的 cerrobend 块组成(Powers 等人。光束穿过这些铅合金屏蔽,这些屏蔽阻挡了目标体积之外的矩形辐射场部分。光束阻滞块是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使用射线平面胶片或 CT 扫描数据制作的。单个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使用多达 10 个辐射场,每个辐射场都有不同的形状,需要独特的光束阻滞。
SPEQTEM(光谱量子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先进的显微镜,配备单色仪、能量过滤器和电子束整形及量子控制附件。除了能够对材料进行原子分辨率成像外,它还有助于研究相干激发和内部电磁场。该显微镜由 IE entrance、NQSTI、Smart Electron 和 Impress 项目资助购置。它的目标是成为光谱和量子显微镜的领先中心。
大多数无线局域网标准(如 IEEE 802.11 a/b/g [1–3])都不符合低成本设计目标,因为这些标准对误码率 (BER)、范围和数据速率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低成本要求,需要制定一个性能约束较低的标准,以满足工业和商业、家庭自动化、个人电脑 (PC) 外围设备、消费电子产品、个人保健以及玩具和游戏等成本敏感型应用的需求。为此,IEEE 最近批准了 802.15.4 标准,可在 868/915 MHz 和 2.4 GHz 下运行 [4]。本文介绍了 868/915 MHz ZigBee 收发器的自上而下系统设计和仿真,并推导出一组符合 IEEE 802.15.4 物理 (PHY) 层标准要求的系统级无线电规范。系统级无线电规范包括系统噪声系数、灵敏度、本振相位噪声、信道整形和选择滤波器的阶数、互调特性、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 (ADC/DAC) 的位分辨率、信道抑制性能和频谱整形。本文还讨论了采用 0.18 µ m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技术实现单芯片低功耗低成本 ZigBee 收发器的电路拓扑。
•支持端口整形和调度,每个端口八个VOQ队列和两个调度优先级(严格高和低)。支持多个严格的优先级队列(RR调度),多个低优先级队列(WFQ调度),低延迟队列(LLQ)和默认的深度缓冲区。[请参阅ACX系列路由器的调度程序概述以及ACX系列路由器上的共享和专用缓冲记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