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传染病通常需要识别接触过或感染过疾病的人,然后限制他们的行为。隔离活跃病例和隔离接触过的人就是这种识别和行为限制的两个例子。虽然这种识别和限制对于控制疾病可能至关重要,但也可能导致患者和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群体受到污名化。良好的公共卫生实践和污名化之间的一个关键区别是,在良好的公共卫生实践中,受到行为限制的人会得到尊严、尊重和支持的对待,而在污名化中,人们往往会受到敌意和蔑视。第二个关键区别是,公共卫生行为限制是基于证据的,而污名化往往基于对特定社会群体的夸大恐惧和先前存在的消极态度。污名化会对受到污名的个人和群体造成巨大的心理、社会、身体和经济伤害[1-3]。污名化还可能导致逃避医疗、试图隐瞒疾病和暴露情况、以及隐藏与疾病相关群体的成员身份,所有这些都可能助长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4]。如果污名化强化了与疾病相关群体的现有负面社会刻板印象,则与传染病相关的污名化可能特别容易产生负面后果 [5,6]。在 SARS-CoV-2/COVID-19 疫情初期,人们对 COVID-19 患者和华裔(尤其是来自武汉的人)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污名化 [7]。美国一些政治领导人使用“中国病毒”、“武汉病毒”和“功夫流感”等贬义词将 SARS-CoV-2 病毒与中国联系起来 [8]。这一术语清楚地将该疾病与中国籍人士联系起来,与此同时,2020-2021 年美国报告的反亚裔仇恨犯罪比上一年增加了 150% 以上,且有报道称亚裔遭受直接和间接的种族敌意 [9-11]。其他国家也报告了与 COVID-19 相关的反华/反亚裔情绪;例如澳大利亚 [12]、欧洲 [13] 和韩国 [14]。美国已经开发出并广泛提供可大大减少 COVID-19 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高效疫苗。截至我们第二次数据收集时(2021 年 5 月下旬),美国约 62% 的成年人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截至一年后的 2022 年 5 月 3 日,77.6% 的成年人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 [15]。然而,疫苗的研发和部分实施引发了激烈争议[16-19]。争议往往是由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