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明人资格问题,中期报告指出,一般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必须对发明中独特的部分(即,在现有技术中不存在的部分,并且是解决该发明所特有问题的手段的基础)的完成做出创造性贡献。中期报告还指出,单纯的管理者、助手或赞助人不被视为发明人,法院判决也采用了类似的标准来确定“发明人”的身份(第 84 页)。中期报告还指出,根据日本《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只有自然人才能成为“发明人”(第 84-85 页)3。鉴于这些考虑,中期报告指出,当人工智能用于协助完成一项发明时,“根据传统观点,发明人是对发明的独特部分完成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发明人应该是相关自然人。”(第 85 页)。
人工智能(AI)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围棋和将棋的世界里,人类已经无法战胜AI。这股浪潮将进一步蔓延。学术界也不例外。AI有可能取代学者们一直在进行的研究。尤其是在我所研究的哲学领域,思考本身就是哲学的全部,因此哲学可能会遭遇与围棋和将棋相同的命运。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一点。首先,发现过去哲学家的思维模式是AI最擅长的。例如,可以让AI阅读哲学家康德的全集,从中发现类似康德的思维模式,并利用它们创建一个名为“人工智能康德”的应用程序。我预测,未来康德研究人员的工作将是向“人工智能康德”提出各种问题并分析其给出的答案。在这个领域,AI和哲学家可以建立愉快的合作关系。接下来,让AI读遍所有过去哲学家的著作,从中尽可能多地提取哲学思维模式,结果就是一系列人类能够思考的哲学思维模式。但是,肯定还有很多哲学思维模式是过去的哲学家们所忽略的,那么就让AI去发现这些未知的思维模式吧。结果就是一系列人类能够思考的哲学思维模式。一旦做到这一点,人类就无法再创造出新的哲学思维模式了。未来哲学家的工作将更接近于一种研究哲学AI行为的计算机科学。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种哲学AI是在做真正的哲学工作吗?如果它所做的只是发现外部输入数据中未被发现的模式,或者为由* 教授,人文科学,早稻田大学,2-579-15 Mikajima,Tokorozawa,Saitama,359-1192 Japan 提出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电子邮件:http://www.lifestudies.org/feedba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