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14,在 401 英尺高度和 117 英尺高度,机组人员按下动力杆上的 TO/GA 按钮(下图 1 中的 点)进入 TO/GA 模式,并设置机头上仰姿态。由于 A/T 脱离后未手动启动,因此它没有自动启动,机组人员手动将动力杆向前推到对应于 N1 约 90% 的位置。飞机在恢复高度之前达到了最低无线电高度表高度 73 英尺。MASTER CAUTION 灯亮起十二秒(3)。尽管控制杆 (4) 上有向下机头的输入,但发动机推力和机头上仰配平的自动增加使俯仰角增加到 18°,略高于飞行指引仪 (F/D) 水平杆 (15°)。垂直速度迅速增加到 4,000 英尺/分钟。
与此同时,机长 (PNF) 进行了与 PF 相反的机头下沉输入和滚转输入。这些同时进行的输入降低了 PF 的倾斜输入,并再次增加了俯仰姿态、载荷系数和攻角。这些同时进行的输入触发了“双重输入”警报。PF 表示,因此他要求 PNF 停止在侧杆上进行输入。他还通过按下侧杆上的相应按钮六秒钟来接管控制的优先权。PF 将倾斜角保持在向右 40 到 80 度约二十秒。在达到 42 度机头上仰后,俯仰姿态逐渐降低到 10 度。迎角和载荷系数迅速下降,分别从 22 度降至 5 度,从 4.5g 降至 1.25 至 1.5g 之间。同时,校准空速从 300 kt 降至 150 kt。
在完成其他计划中的训练后,机组将直升机设置为 FMS 引导的扇区搜索模式,并重新讲解了可能导致意外飞行路径振荡的开关选择。建议后方机组系好安全带以防万一。飞机在水面 1,000 英尺以上高度,已捕获高度保持 (ALT) 并配置了扇区搜索和 NGSPD。PM 选择 TD 模式后,飞机开始俯仰振荡。机组报告说,感觉“不舒服”,有较低的“g”力,但无法确定俯仰变化的程度,也无法确定主飞行显示器 (PFD) 上显示的模式,因为他们在事件发生时正在向外看。但是,根据他们的视觉感知,他们估计是机头上仰 20°,然后机头下俯 40°。在识别出飞机的异常飞行路径行为后,PF 取消了自动驾驶模式并让飞机恢复正常稳定飞行。
与此同时,机长 (PNF) 进行了与 PF 相反的机头下沉输入和滚转输入。这些同时进行的输入降低了 PF 的倾斜输入,并再次增加了俯仰姿态、载荷系数和攻角。这些同时进行的输入触发了“双重输入”警报。PF 表示,因此他要求 PNF 停止在侧杆上进行输入。他还通过按下侧杆上的相应按钮六秒钟来接管控制的优先权。PF 将倾斜角保持在向右 40 到 80 度,持续了大约二十秒。在达到 42 度机头上仰后,俯仰姿态逐渐降低到 10 度。迎角和载荷系数迅速下降,分别从 22 度降至 5 度,从 4.5g 降至 1.25 至 1.5g 之间。同时,校准空速从 300 kt 降至 150 kt。
这架波音 737-300 客机从葡萄牙法鲁起飞,执行常规客运飞行后,正在进近伯恩茅斯机场。在仪表着陆系统进近初期,自动油门脱离,推力杆处于怠速推力位置。机组人员既没有下达脱离指令,也没有意识到脱离,整个进近过程中,推力杆一直处于怠速状态。由于飞机已完全配置为着陆,空速迅速下降到低于适合进近的值。机长接管控制并开始复飞。在复飞过程中,飞机过度上仰;机组人员试图降低飞机俯仰度的努力基本无效。飞机最大俯仰角达到 44º,机头上仰,指示空速降至 82 节。然而,机组人员能够恢复对飞机的控制,并在没有发生进一步事故的情况下完成后续进近和在伯恩茅斯着陆。
摘要 2003 年 1 月 8 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 (EST) 08:48,一架雷神比奇 1900D(B- 1900D),N233YV,由中西部航空公司 (AMW) 运营的 5481 航班,以全美航空快运的名义运营,在从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的夏洛特道格拉斯国际机场 (CLT) 起飞爬升时坠毁。该航班的目的地是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斯帕坦堡 (GSP)。机上有 2 名机组人员和 19 名乘客。所有乘客均受重伤,飞机因撞击和坠机后起火而损毁。飞机载重是按照中西部航空公司的程序计算的,飞机的重量和平衡也计算在限制范围内。飞行前检查、发动机启动、滑行和起飞滑跑均没有发生意外。抬轮后不久,飞机开始上仰,机组人员无法控制。飞机机头上仰超过 50°,空速下降。飞机滚动下降,最大倾斜角超过 130°,最大机头下俯约 40°。机组人员无法重新获得控制权,飞机在跑道东侧全美航空机库附近坠毁,距离起飞滑跑起点约 1.5 英里。回收的飞机残骸、数字飞行数据记录器 (DFDR) 信息、事故后采访和测试均表明,飞机升降机在维修期间安装不当。此次维修后,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