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牛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属的顶复门寄生虫引起的。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蜱传兽医疾病之一;牛巴贝斯虫是与该病最严重的临床症状相关的物种,并造成最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与化学预防和杀螨剂控制传播媒介相关的许多限制,人们采用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来对抗牛巴贝斯虫作为替代控制策略。然而,虽然这种策略是有效的,但与其生产相关的几个缺点促使人们研究生产疫苗的替代方法。因此,本综述讨论了开发抗牛巴贝斯虫疫苗的经典方法,并将其与最近的功能方法进行了比较,以突出后者在设计针对这种寄生虫的有效合成疫苗时的优势。
摘要 — 微小扇头蜱(Boophilus)蜱是牛的专性吸血性外寄生虫,是致病微生物的载体。传统的蜱虫控制基于化学杀螨剂的应用;然而,不加控制地使用它们会增加抗性蜱虫种群,以及食品和环境污染。替代免疫蜱虫控制已被证明是部分有效的。因此,需要鉴定新抗原以提高免疫保护。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评估 Cys 环受体作为疫苗候选物的效果。在大肠杆菌中重组产生谷氨酸受体和甘氨酸样受体的 N 端结构域。用弗氏佐剂乳化的四剂重组蛋白分别对 BALB/c 小鼠组进行免疫。经蛋白质印迹分析证明,两种候选疫苗在小鼠中均具有免疫原性。接下来,用佐剂 Montanide ISA 50 V2 单独配制重组蛋白,并在感染微小扇头蜱幼虫的牛身上进行评估。用每种佐剂蛋白的三剂对三组欧洲杂交小牛进行免疫。使用 ELISA 测试评估针对重组蛋白引起的 IgG 免疫反应。结果表明,候选疫苗在接种疫苗的牛身上产生了中等体液反应。疫苗接种显著影响了成年雌性蜱的吸血数量,但对蜱的重量、卵重和卵的受精率没有显著影响。谷氨酸受体和甘氨酸样受体的疫苗效力分别为 33% 和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