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了 LiCuFe 2 (VO 4 ) 3 的磁化率、比热容、介电常数和电极化。在零磁场下观察到 T N1 ∼ 9.95 K 和 T N2 ∼ 8.17 K 处的两个连续反铁磁转变。虽然在 T N1 处可以清楚地识别出一个介电峰,但测量的热电电流在 T N1 处也呈现出一个尖锐的峰,暗示与磁相关的铁电性。有趣的是,在 T N2 附近观察到另一个具有相反信号的热电峰,导致 T N2 以下的电极化消失。此外,电极化在外部磁场下被显著抑制,证明显著的磁电效应。这些结果表明,LiCuFe 2 (VO 4 ) 3 中的磁结构与铁电性之间存在着本质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潜在机制。■ 简介
量子振荡现象是理解量子物质电子结构的重要工具。本文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天然石墨中电子比热容 C el 的量子振荡。我们发现,单个自旋朗道能级与费米能级的交叉产生了双峰结构,这与 Lifshitz-Kosevich 理论预期的单峰形成鲜明对比。有趣的是,双峰结构是由自由电子理论中 C el / T 的核心项预测的。C el / T 代表宽度为 4.8 k BT 的光谱音叉,可以随意调谐至共振。使用巧合法,双峰结构可用于准确确定量子材料的朗德 g 因子。更一般地,音叉可用于揭示由磁场调谐的费米子态密度中的任何峰,例如重费米子化合物中的 Lifshitz 跃迁。
机器学习在材料设计、发现和属性预测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然而,尽管机器学习在预测离散属性方面取得了成功,但连续属性预测仍然存在挑战。由于晶体对称性的考虑和数据稀缺,晶体固体的挑战更加严峻。这里,仅使用原子种类和位置作为输入来演示声子态密度 (DOS) 的直接预测。应用欧几里得神经网络,其构造等同于 3D 旋转、平移和反转,从而捕捉完整的晶体对称性,并使用约 10 3 个示例的小型训练集(包含超过 64 种原子类型)实现高质量预测。预测模型再现了实验数据的关键特征,甚至可以推广到具有看不见元素的材料,并且自然适合有效预测合金系统而无需额外的计算成本。通过预测大量高声子比热容材料,证明了该网络的潜力。该工作表明了一种探索材料声子结构的有效方法,并可进一步快速筛选高性能储热材料和声子介导的超导体。
研究了废推进剂浸渍的耐火粘土砖样品在不同推进剂百分比、温度扫描和推进剂百分比下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的变化。将 0.0%、2.5%、5.0% 和 7.5% 重量的推进剂添加到砖坯中,并对直径为 12.6+0.1 毫米、厚度为 2-3 毫米的样品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烘烤。使用激光闪光技术从 30oC 到 100oC 进行温度扫描,以表征砖的热扩散率和比热。推进剂浸渍重量越高,热扩散率越低,比热容越大,热导率越低。对于相同的 7.5% 推进剂浸渍砖,垂直烘烤比水平烘烤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观察到参考砖的平均热导率是 0.7 W/mK。砖块中 7.5% 重量的推进剂浸渍可能导致垂直烘烤期间的热导率低于 0.5 W/mK。这种大幅减少无疑为建筑带来了绝缘解决方案,并带来了环保的处理解决方案。
A 表面 (m2) A 翅片横截面积 (m2) A 1 圆柱体内表面 (m2) A 1 与冷却空气接触的框架壳体表面 (m2) AF in 翅片表面 (m2) A f 框架壳体有效面积 (m2) 热容 (W x sl°C) C p 恒压比热容 (JIK11°C) 外径 (m) 标量因子 热导纳 (WI°C) [G] 导纳矩阵 对流传热系数 (w/ocm2) h f 框架薄膜系数 (WI°Cm2) 长度 (in) hFi „ 翅片薄膜系数 (W/°Cm2) H Fi„ 散热片轴向长度 (m) 电流 (A) k a 层压轴向热导率 (WI°Cm) k r 层压径向热导率 (WI°Cm) k e 表观热导率 (WI°Cm) k i 热导率槽绝缘的导热系数 (WI°Cm) k 翅片 翅片的热导率 (WI°Cm) k 空气 空气的热导率 (WI°Cm) l g 气隙长度 (m) N pr 普朗特数 A r u 努塞尔特数
摘要。在当今世界,人们迫切需要可持续和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因此对热能存储 (TES) 先进材料的追求已变得至关重要。在这些材料中,熔盐凭借其出色的热性能和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已成为后起之秀。HITEC 是硝酸钠、亚硝酸钠和硝酸钾的共晶混合物,由于其独特的良好热特性融合而成为上乘之选。这篇全面的评论深入探讨了 HITEC 熔盐的热性能及其在热能存储中的多种应用,阐明了其作为应对当代全球挑战的关键要素的潜力。该评论研究了 HITEC 的比热容、热导率和热稳定性,并对其作为 TES 介质的功效提出了关键见解。这种理解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7 的推进。本文探讨了基于 HITEC 的 TES 系统取得的进展,强调了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9 的创新工程方法和新兴技术。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与 HITEC 熔盐相关的挑战,例如腐蚀和材料兼容性问题,并研究了正在进行的克服这些限制的研究工作。对 HITEC 与其他熔盐混合物的比较评估阐明了其竞争优势。本综述整合了有关 HITEC 熔盐用于热能存储应用的知识,为致力于推进可持续能源技术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观点。本综述强调了 HITEC 熔盐在推进热能存储技术方面的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研究了一种含有纳米封装相变材料 (PCM) 和金属壳材料的创新传热流体在太阳能储热系统中的光热转换性能。研究并比较了壳厚度、芯尺寸、壳材料类型、PCM 质量和壳体积浓度对储热介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基 Ag、Au、Cu 和 Al 纳米流体的传热速率分别为 6.89、5.86、7.05 和 6.99 W,而在纯水中添加石蜡@Ag、Au、Cu 和 Al 纳米胶囊形成的浆液分别使传热提高了 6.18%、13.38%、10.8 和 11.33%。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壳材料通过增强储热介质的太阳辐射捕获能力进一步增加了温度和能量存储增益。具体而言,根据 PCM 的质量浓度,石蜡@Cu 浆料的存储容量增加了 290%。由于 Ag 颗粒的壳厚度也从 8 纳米减小到 2 纳米,它使浆料的热能存储能力增加了 7%。然而,纳米胶囊尺寸的增大导致表面积与体积比 (SA:V) 聚集,从而降低了浆料的光热转换。因此,随着核尺寸从 10 纳米增加到 40 纳米,石蜡@Cu 浆料的热能存储行为降低了 5%。此外,壳中 Al 颗粒的体积浓度的增加令人惊讶地使热能存储降低了 5%。最后,还对石蜡基固体 PCM 进行了实验测试,以验证不同风速和太阳辐射下的比热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