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及其衍生物是强效的癌症治疗药物,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分子胶降解剂 (MGD) 之一。这些药物选择性地重新编程 E3 泛素连接酶 cereblon (CRBN),使靶蛋白被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MGD 在 E3 连接酶表面产生新的识别界面,参与诱导的蛋白质-蛋白质与新底物的相互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分子洞察为通过特定的识别基序 G 环与大量靶标进行接触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我们的分析表明,目前基于 CRBN 的 MGD 原则上可以识别人类蛋白质组中超过 2,500 种包含 G 环的蛋白质。我们回顾了在调整 CRBN 与其 MGD 诱导的新底物之间的特异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并推断出一组控制这些相互作用的简单规则。我们得出结论,合理的 MGD 设计工作将能够选择性降解更多的蛋白质,从而将这种治疗方式扩展到更多的疾病领域。
自1960年代以来,与Melphalan和泼尼松的结合化疗已被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并且仍然是不符合高剂量治疗的老年患者的最广泛接受的治疗选择。1,2与烷基化剂的复杂组合通常会增加毒性作用,并增加了不便而没有提供生存优势。3个基于地塞米松的方案也显示出与老年患者的Melphalan和泼尼松方案相比,没有生存优势,并且与毒性更大的作用有关。4,由于与梅尔法兰(Melphalan)和泼尼松的中位生存率约为3年,因此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创新的药物组合或Melphalan的剂量反应效应可用于实现这一目标。沙利度胺在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中显示出大量的抗肿瘤活性。5在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沙利度胺的有用性尚不清楚。与Melphalan和Melphalan和泼尼松结合使用或掺入高剂量治疗中时,沙利度胺的响应率提高,包括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