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碱性样品中,在 Prony 热液条件下(pH 10,30–75 °C)运行 6 天的 15 个反应器中均未观察到电流增加。相比之下,在 Panarea 热液条件下(pH 4.5–7,75 °C)运行的反应器中平均观察到 6 倍的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这些反应器的整体生物电化学性能使它们有别于所有其他 Panarea 和 Prony 条件,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具有更高的电流产量,还因为它们具有古细菌丰度(通过 qPCR 测量)。大多数反应器产生有机酸(6 天内高达 2.9 mM)。尽管如此,库仑效率表明这可能是由于培养基中微量酵母提取物的(电)发酵而不是 CO 2 固定。最后,通过 16S 宏条形码和排序方法描述了微生物群落,并确定了潜在的电营养类群。在帕纳雷亚反应堆中,较高的生长与一些细菌属有关,主要是芽孢杆菌和假交替单胞菌,其中前者在较高温度下(55°C 和 75°C)生长。在重现普罗尼湾热液条件的反应堆中,已知的兼性甲基营养菌,如鞘氨醇单胞菌和甲基杆菌占主导地位,似乎消耗甲酸盐(作为碳源),但不消耗来自阴极的电子。
摘要:鳗草 (Zostera marina) 是潮间带和潮下带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人类活动的压力已导致其种群在全球范围内下降。划定和持续监测鳗草分布是了解这些压力和提供有效的沿海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空间监测的一种拟议工具是远程图像,它可以经济高效地频繁覆盖大片且难以接近的区域。但是,要有效应用这项技术,需要了解鳗草及其相关基质的光谱行为。在本研究中,原位高光谱测量用于定义关键光谱变量,这些变量可在 Z. marina 和相关水下基质之间提供最大的光谱分离。对于原位水面反射数据集的鳗草分类,所选变量为:斜率 500–530 nm,一阶导数 (R') 在 566 nm、580 nm 和 602 nm,总体准确率为 98%。当原位反射数据集经过水校正时,所选变量为:566:600 和 566:710,总体准确率为 97%。使用现场光谱仪识别鳗草的深度限制平均为 5.0 至 6.0 m,范围为 3.0 至 15.0 m,具体取决于水柱的特性。涉及高光谱机载图像底栖分类的案例研究表明,变量选择的主要优势是满足统计上更复杂的最大值的样本量要求
摘要:本文列出了 1998 年 1 月至 2001 年 12 月期间在加那利群岛海岸搁浅的 93 只海龟(88 只 Caretta caretta、3 只 Chelonia mydas 和 2 只 Dermochelys coriacea)的病理学发现和死亡原因。其中,25 只(26.88%)死于自发性疾病,包括不同类型的肺炎、肝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肿瘤。然而,65 只龟(69.89%)死于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病变,如船只撞击伤(23.66%)、被废弃的渔网缠住(24.73%)、吞食鱼钩和单丝线(19.35%)以及吞食原油(2.15%)。创伤性溃疡性皮肤病变是最常见的肉眼病变,发生在 39.78% 的受检龟只中,并与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和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肺水肿(15.05%)、肉芽肿性肺炎(12.90%)和渗出性支气管肺炎(7.53%)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病变。肾炎的不同组织学类型包括慢性间质性肾炎、肉芽肿性肾炎和肾周脓肿,影响 13 只龟(13.98%)。溃疡性和纤维素性食管炎和创伤性食管穿孔是食管中最常见的病变,大多数病例与吞食鱼钩有关。 15 只龟(16.13%)感染了异尖线虫幼虫引起的胃炎。肝脏病变中最常见的病变为坏死性和/或肉芽肿性肝炎(27.95%)。创伤性病变包括坏死性肌炎(10.75%),主要由渔网缠住或船只撞击引起,以及 1 或 2 只鳍肢被渔网截断(25.81%)。还观察到了创伤性糜烂和/或甲壳/腹甲骨折,主要由船只撞击引起(26.88%)。眼部病变包括异嗜性角膜结膜炎、溃疡性角膜炎和异嗜性巩膜炎,影响了 7 只龟(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