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层 (L1),AI 在优化空中接口、改善信号质量和提高整体频谱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据链路层 (L2) 和网络层 (L3),AI 有助于调度、移动管理和拥塞控制等任务,确保设备和网络之间的通信顺畅。在更高级别,包括无线接入网络 (RAN) 和分组核心,AI 有助于网络切片、动态资源分配以及协调不同用例之间的复杂操作。判别性 AI 一直是电信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特别是在 L1 和 L2 等较低层,其中精确、实时的决策对于信号处理和资源分配等任务至关重要。这些模型擅长根据现有数据优化网络性能。
本书献给 Adrian Hooke,他的端到端敏感性和对空间数据系统标准化的不懈倡导直接促成了 1982 年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的成立。他独特的技术技能、管理能力和远见卓识为 CCSDS 服务了 30 多年。在此期间,CCSDS 巩固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标准化,并开发了对空间和地面通信行业产生重要和广泛影响的标准和技术。20 世纪 90 年代末,Adrian 设想了一个空间通信的新时代,利用地面互联网和空间数据传输技术的融合。这导致了一种被称为太阳系互联网 (SSI) 的概念的发展,这里描述的捆绑协议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产品功能支持网格/离网操作。高速放电能力和稳定的排放曲线。可以从第三方SCADA访问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程序层的完整集成,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操作。实现基于云的调度并促进经济运作。启用主动/被动平衡。IP54和对环境的高适应性。 基于RTU的控制技术,以确保所有子系统的兼容性并降低单点故障的概率。 采用易于更新,扩展和维护的模块化设计,减少维护所需的时间。IP54和对环境的高适应性。基于RTU的控制技术,以确保所有子系统的兼容性并降低单点故障的概率。采用易于更新,扩展和维护的模块化设计,减少维护所需的时间。
前言 本文件是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 (CCSDS) 制定的一套技术建议,旨在供参与空间机构在开发地面站和航天器的射频和调制系统时使用。这些建议允许每个机构内的实施组织以连贯的方式制定其管辖范围内的飞行和地面系统的兼容标准。从这些建议中衍生的机构标准可能只实现此处建议允许的可选功能子集,也可能包含建议未涉及的功能。为了建立一个机构可以开发标准化通信服务的共同框架,CCSDS 提倡采用分层系统架构。这些建议涉及数据系统的物理层。在物理层内,还有其他层,涵盖与射频和调制系统提供的通信服务有关的技术特性、政策约束和程序要素。本文件中包含的建议已分为代表技术、政策和程序事项的单独部分。这些无线电频率和调制系统建议书第 1 部分:地面站和航天器是为具有中等通信要求的常规近地和深空任务而制定的。第 2 部分将涉及数据中继卫星,并将满足需要本文档所涵盖的地面站未提供的服务的用户的需求。CCSDS 将继续制定第 1 部分:地面站和航天器的建议书,以确保反映新技术和当前的操作环境。未来制定的第 1 部分的新建议书将采用相同的格式,并旨在插入本书中。本文件的持有者应定期向 CCSDS 秘书处查询,地址为第 i 页,以确保他们的书是最新的。在正常发展过程中,预计本文件可能会扩展、删除或修改。因此,本推荐标准受 CCSDS 文件管理和变更控制程序的约束,这些程序在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的组织和流程 (CCSDS A02.1-Y-4) 中定义。 CCSDS 文档的当前版本在 CCSDS 网站上维护:
基于物理属性的程序也可以被视为物理安全原语。这些原语基于基本的物理程序,这些程序反过来也可以用数学来描述,类似于传统的加密原语。与后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一些(可能非常复杂的)纯计算成分外,某些物理模型的特定数学描述在其定义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在数学安全原语的情况下,必须保证抽象的数学计算和通信由真实的计算机忠实地表示,但在物理安全子系统的情况下,物理模型的实现有效性也需要得到证明。典型的基本物理过程(“物理原语”)是纯量子密钥分发(通过真实的经典后处理通道)或物理层加密(通过有线 tqp 通道)
摘要 — 我们推导了用于电磁暂态 (EMT) 仿真的电网形成 (GFM) 逆变器资源 (IBR) 的控制层和物理层子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考虑了三种不同的主控制器:下垂、虚拟同步机 (VSM) 和可调度虚拟振荡器控制 (dVOC)。此外,这些模型包括级联电压和电流控制环路以及 LCL 输出滤波器。本文介绍了单逆变器设置和改进的 IEEE 14 总线拓扑中的五个逆变器网络的仿真。使用模拟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在我们的例子中是 LTspice)模拟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商用现成的 EMT 软件(在我们的例子中是 MATLAB-Simulink)中基于框图的实现相比,具有相同的精度,但计算负担降低了 150 倍。索引词 — 电磁暂态仿真、等效电路模型、电网形成逆变器。
5G无线通信网络目前正在部署,预计B5G网络将在未来十年内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机器学习,有可能通过涉及B5G中需要处理的大量数据来有效解决非结构化和看似棘手的问题。本文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设计和运营B5G网络。我们首先全面概述了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引入B5G无线网络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挑战。我们的调查涉及无线网络设计和优化的不同方面,包括信道测量、建模和估计、物理层研究以及网络管理和优化。然后回顾了机器学习算法和在B5G网络中的应用,随后概述了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B5G网络的标准发展。我们以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应用于B5G网络的未来挑战作为本研究的结束。
5G 第五代移动网络 / 移动服务 5GC 5G 核心 AAU 有源天线单元 ASTRI 应用科技研究院 BBU 基带单元 CPE 客户端设备 EMBB 增强型移动宽带 EIRP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FDD 频分双工 HKSTP 香港科技园 ISAC 集成传感及通信 LOS 视距 MIMO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 mmWave 毫米波 NLOS 非视距 NSA 非独立 OFCA 通讯事务管理局 PDCP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PHY 物理层 RBS 无线基站 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TT 往返时间 QAM 正交幅度调制 SA 独立 SINR 信号与干扰与噪声比 TDD 时分双工 UE 用户设备 URLLC 超可靠低延迟通信
有线/无线网络体系结构,基础架构和协议|蜂窝网络技术(LTE/5G)|协议堆栈(PHY,Mac,RLC,PDCP,RRC,SDAP)| TCP/IP和OSI | 802.3(以太网),802.11(wifi),802.15(蓝牙,Zigbee)| IP网络| IPv4和IPv6 | FLSM和VLSM | L2开关(VLAN,STP,LACP)| L3路由(EIGRP,OSPF,BGP,MPLS)|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Linux)|虚拟化技术|网络故障排除分析(Wireshark)|云计算(AWS)|软件定义的网络(SDN)|过程自动化|基础架构电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网络安全性(NAT,ACL,SSL,TLS)|加密算法(AES,DES,RSA)|后量子加密系统|错误校正编码(LDPC,Polar,Turbo,Viterbi)|物理层安全
摘要 — 量子信息处理有望突破当前计算领域的前沿。具体来说,量子计算有望加速某些问题的解决,并且基于化学、工程和金融领域的应用,有许多创新机会。然而,为了充分利用量子计算的潜力,我们不仅必须强调制造更好的量子比特、改进我们的算法和开发量子软件。为了将设备扩展到容错状态,我们必须改进设备级量子控制。2021 年 5 月 17 日至 18 日,芝加哥量子交易所 (CQE) 与 IBM Quantum 和 Super.tech 合作举办了脉冲级量子控制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来自学术界、国家实验室和工业界的代表讨论了在物理层微调量子处理的重要性。本报告的目的是为整个量子界总结本次会议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