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包括聚合物/玻璃叠层在内的玻璃基材料是用于封装 5G 和 6G 微电子模块和元件的极具吸引力的结构块。我们利用商用太赫兹时域光谱 (THz-TDS) 系统首次对 AGC Inc. EN-A1 无碱硼铝硅酸盐玻璃和层压在钠钙浮法玻璃基板上的味之素增压膜 (ABF) 进行了 200 GHz 至 2.5 THz 的宽带特性分析。EN-A1 玻璃和层压 ABF 的折射率 n (ν)、衰减系数 α (ν)、介电常数 ε ′ (ν) 和损耗角正切 tan δ (ν) 分别为 n EN − A1 = 2 . 376,α EN − A1 = 31。 1 cm − 1 ,ε ′ EN − A1 = 5 . 64,tan δ EN − A1 = 0 . 062,n ABF = 1 . 9,α ABF = 30 cm − 1 ,ε ABF = 3 . 8,tan δ ABF = 0 . 072,均为 1 THz。我们的研究结果验证了 EN-A1 玻璃和 ABF 聚合物材料作为微波和 THz 封装解决方案的良好前景。
由于其优异的介电性能,玻璃可以作为表面离子阱制造中石英或蓝宝石的低成本替代材料。与高电阻率(5000 Ω·cm)硅衬底(20 MHz 时的典型损耗角正切为 1.5)相比[24],本文采用的玻璃衬底(Corning SGW 8.5)在 5 GHz 时的损耗角正切为 0.025,体积电阻率为 10 10 Ω·cm(数据可从产品信息表获得)。这省去了硅阱所需的射频屏蔽层和绝缘层,并使制造程序变得更加简单。此外,透明玻璃(波长为 300 至 2400 nm 的透射率为 90%)可以使光的传输和收集更加灵活,例如,通过在下面放置光纤和/或光电探测器。 [25]与其他介电材料(如蓝宝石和石英)相比,玻璃不仅成本低,而且可制造性更先进,可以实现高可靠性的玻璃通孔、[26,27]阳极键合、[28]
摘要 半导体量子点 (QDs) 作为高性能材料,在当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宽吸收特性和尺寸相关的光发射。使用 QDs 作为微光学应用的构建块来构建定义明确的微/纳米结构至关重要。然而,制造具有设计功能结构的稳定 QDs 一直是一个挑战。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在具有特定保护性能的混合介质中对所需 QDs 进行三维直接光刻的策略。丙烯酸酯功能化的混合前体通过超快激光诱导多光子吸收实现局部交联,实现超越衍射极限的亚 100 纳米分辨率。印刷的微/纳米结构具有高达 600 ◦ C 的热稳定性,可以转化为体积收缩的无机结构。由于 QDs 封装在密集的硅氧分子网络中,功能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紫外线照射、腐蚀性溶液和高温稳定性。基于混合三维纳米光刻技术,可制备双色多层微/纳米结构,用于三维数据存储和光学信息加密。本研究为制备所需的量子点微/纳米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支持开发稳定的功能器件应用。
气流 – 重量轻; – 透明。 – 潮湿条件下和低环境温度下的冷凝问题。 – 需要额外的风扇进行机械通风; 流动的液体 – 透明; – 高热容量。 – 重量大; – 泄漏风险; – 需要额外的设施,例如管道和热交换器。 气凝胶 – 高绝缘性能; – 重量轻。
抽象的ceroid脂肪促脂肪促肌动症2型(CLN2)是由TPP1基因中的双重致病变异引起的,它编码了溶酶体三肽基肽酶1(TPP1)。经典的晚期表型具有2至4年的发病年龄,其特征是精神运动,肌阵挛,共济失调,失明和预期寿命缩短。视力丧失是由于视网膜变性而发生的,通常是在明显的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时。使用重组Hu-human TPP1(RHTPP-1)的脑室内酶替代疗法(ICV-ERT)被证明会减慢神经系统衰落。但是,它不能阻止视力丧失。玻璃体内RHTPP-1(IVT-ERT)在犬CLN2模型中停止视网膜变性,并在人类中进行富有同情心的研究。我们报告了已知与严重CLN2视网膜病有关的TPP1中的致病变异的早期治疗患者的临床和眼科结局。他在40个月的ICV-ERT开始使用ICV-ERT,在60个月的一只眼中每周4个IVT-ERT。另一只眼睛是未经处理的控制。Baselin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was 0.5 with mild bull ' s eye maculopathy evident inboth eyes.After 24 monthsof IVT-ERT,BCVA inthetreatedeye was 0.2 with bull ' s eye maculopathy sparing outer retinal layers, whereas the untreated eye had progressed to endstage retinopathy and BCVA < 0.02.未发生眼内副作用。我们的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IVT-ert似乎是安全的,并且明显延迟了视网膜变性,从而保留视觉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早期开始时。
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邮编 639798 2 巴黎第七大学材料与量子现象实验室,邮编 F-75025,巴黎,法国 3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微电子研究所,邮编 117685 我们报告采用标准 CMOS 兼容后端工艺在 12 英寸玻璃基板上大规模制造功能完备的射频 (RF) 表面离子阱。采用成熟的 12 英寸铸造后端工艺(电镀铜和金饰面)直接在玻璃晶片基板上制造表面电极。我们通过用激光冷却的 88 Sr + 离子加载离子阱来测试它。该离子阱在 33 MHz 频率下 RF 幅度在 100 – 230 V 范围内时表现出稳定的操作。当真空室压力为 5 × 10 -11 mbar 时,离子寿命约为 30 分钟,这展现出在 CMOS 兼容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平台上采用标准代工工艺实现量子计算系统未来的巨大潜力。
边缘强度提高边缘强度(ES)是评估玻璃边缘质量的关键因素。标准的纳米填料(NP)切割技术通常取决于60至90 MPa的B10边缘强度值,具体取决于玻璃成分和供应商。尽管此性能目前符合客户的期望,但人们对Edge强度在未来应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大。在图4中,将增强的纳米装修(ENP)的边缘强度与康宁大猩猩非离子交换(Niox)玻璃的标准过程进行了比较。与标准过程相比,ENP过程表明,B10边缘强度的250%显着增加。重要的是要注意,边缘强度改善的程度取决于各种因素,例如特定的玻璃材料,涂层涂料,玻璃板尺寸,零件几何形状,玻璃板上的零件密度和过程速度。这些因素会影响激光参数的最佳范围,以实现最大边缘强度增强。
探测纳米颗粒重新执行和聚合物纳米复合结构中的聚合物基质之间形成的区域的机械行为,称为“相间”,这是一个主要挑战,因为这些区域很难通过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在这里,我们准确地表征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异质机械行为,重点是通过纳米力学模拟和数值均质化技术的组合来关注聚合物/纳米芯的相互作用。最初,使用详细的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加固的玻璃状聚(乙烷)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全局机械性能,均以1.9%和12.7%的硅胶体积分数。接下来,通过探测在平衡处纳米列列附近的聚合物原子的密度分布曲线来鉴定聚合物/二氧化硅相间的厚度。根据此厚度,将相互间隙细分以检查机械性能的位置依赖性变化。然后,使用连续力学和原子模拟,我们继续计算有效的Young模量和Poisson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间相的比例,作为距纳米颗粒距离的函数。在最后一步中,提出了一个反数值均质化模型,以根据比较标准与MD的数据进行比较标准来预测相间的机械性能。发现结果是可以接受的,这增加了准确有效地预测纳米结构材料中界面特性的可能性。
对可持续农业实践的需求不断增长,促使人们探索农机中的先进材料,以提高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耐用性。本研究对两种有前途的材料进行了比较分析:木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WPC) 和纤维增强聚合物 (FRP),重点关注它们在农机中的应用。WPC 是木纤维和聚合物树脂的组合,在可再生来源、生物降解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具有优势。相比之下,FRP 由嵌入聚合物基质中的玻璃、碳或芳族聚酰胺等纤维组成,在恶劣的农业条件下具有出色的强度重量比、耐腐蚀性和耐用性。该研究评估了这两种材料在应用于农机关键部件(包括结构部件、工具、油箱和人体工程学特征)时的机械性能、环境影响、制造工艺和性能。这两种材料都有助于提高可持续性,FRP 在耐用性和抗化学降解性方面优于 WPC,使其更适合在农机中长期应用。然而,对于某些非承重部件来说,WPC 是一种更具成本效益和更环保的替代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同时采用 WPC 和 FRP 的混合方法可以为可持续农业的未来提供性能、可持续性和成本效益的最佳平衡。本文主要描述了 WPC 和 FRP 制造的加工方法。
6.1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10 6.2 ESD Ratings............................................................. 10 6.3 Recommended Operating Conditions....................... 11 6.4 Thermal Information.................................................. 11 6.5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11 6.6 Power-Up Timing...................................................... 13 6.7 Reset时机..................................................................................................................................................................................................................................... Transmit Timing ................................ 15 6.13 100Mbps MII Receive Timing (2) ............................ 15 6.14 10Mbps MII Transmit Timing .................................. 16 6.15 10Mbps MII Receive Timing.................................... 16 6.16 DP83867IR/CR Start of Frame Detection Timing... 16 6.17 Timing Diagrams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