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全球约有 431,000 例新诊断肾癌病例,导致 179,000 人死亡。1 肾细胞癌 (RCC) 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肾癌的近 90%,而透明细胞 RCC (ccRCC) 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70%–90%)。2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MSKCC) 和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 (IMDC) 风险模型用于预测接受全身疗法治疗的 mRCC 患者的预后。最近,两项 III 期大型试验比较了 nivolumab(抗程序性死亡 1 受体抗体,PD-1)或 cabozantinib(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依维莫司,结果显示总生存期 (OS) 和客观缓解率 (ORR) 显着改善。与依维莫司相比,卡博替尼还改善了无进展生存期 (PFS)。在这两项试验中,患者可能之前接受过一到两种 TKI 治疗。3–5
在研究期间,NNDSS 记录了 8 例(每年每 100,000 人口 0.002 例)呼吸道白喉和 38 例(每年每 100,000 人口 0.008 例)皮肤白喉病例,自 2011 年以来的 9 年内共报告了 45/46 例。白喉棒状杆菌占已报告病例的 87%,患者年龄中位数为 31.5 岁(呼吸道白喉)和 52.5 岁(皮肤白喉);15 岁以下人群中未报告呼吸道白喉病例。大多数皮肤白喉病例(27/38;71%)是在海外感染的,3/8(38%)的呼吸道白喉病例也是在海外感染的。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中两种表现类型的发生率(呼吸道疾病:每年每 100,000 人 0.007 例;皮肤疾病:每年每 100,000 人 0.021 例)均高于总人口的发生率。昆士兰州的呼吸道病例通报率最高(每年每 100,000 人 0.007 例),北领地的皮肤病例通报率最高(每年每 100,000 人 0.043 例)。2002 年至 2018 年期间,NHMD 共有 29 例主要诊断代码为白喉的住院病例,其中 8 例为呼吸道疾病(每年每 100,000 人 0.002 例),8 例为皮肤疾病(每年每 100,000 人 0.002 例),13 例感染部位不明。在已报告的病例中,昆士兰州有两人未接种疫苗的人死亡。
2012 年至 2019 年期间,共记录了 1,337 起麻疹通报(平均每年每 100,000 人口 0.7 起),425 起以麻疹为主要诊断的住院病例(每 100,000 人口 0.3 起)。最高年度通报率是 2014 年,当时北领地的通报率为每 100,000 人口 21.4 起/年。虽然 12 个月以下婴儿的通报率和住院率最高(分别为每 100,000 人口 5.8 起/年和 2.1 起/年),但 10 至 39 岁人群(10-19 岁:272 起通报;20-29 岁:347 起;30-39 岁:266 起)占通报病例的 66%。在已知疫苗接种状况的病例中,1-9 岁人群中只有 20/169(11.8%)接种过至少一剂含麻疹病毒的疫苗,而 10-39 岁人群中接种过至少一剂含麻疹病毒的疫苗的人数为 215/571(37.7%)。1966 年之前出生的人(研究期间至少年满 47 岁)可能对野生型麻疹感染具有免疫力,每年的通报率最低。在通报病例中,98.1% 为输入性或与输入性相关,在 900 例基因分型的麻疹病毒中,D8 和 B3 占 89.1%。
9。提交申请后,请最多允许南达科他州护理委员会处理申请书和RN证明表格,最多允许5-7个工作日,请记住,如果申请中存在错误或不满足,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背景:约 30% 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发生 KRAS 突变,但它也被认为是 EGFR 阳性 NSCLC 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之一。最近,针对 KRAS p.G12C 突变的新型 KRAS 抑制剂已被开发出来,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病情进展时携带 KRAS p.G12C 突变的 EGFR 阳性 NSCLC 肿瘤的比例尚不清楚。材料和方法:收集了 512 名接受一线 TKI 治疗且病情进展的 EGFR 阳性晚期 NSCLC 患者的血浆样本。通过数字 PCR 评估 KRAS p.G12C 突变的存在。结果:总体而言,在 1.17% 的样本 (n = 6) 中检测到 KRAS p.G12C 突变。在其中两例病例中,我们可以确认 KRAS p.G12C 突变并不存在于治疗前血浆样本中,这支持了其作为获得性耐药突变的作用。根据我们的数据,KRAS G12C 患者表现出与研究队列其余患者相似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且未发现任何临床特征与突变存在之间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的关联。然而,六分之二的 KRAS G12C 肿瘤含有不太常见的 EGFR 驱动突变(p.G719X/p.L861Q)。所有 KRAS G12C 患者的 p.T790M 耐药突变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在接受一线 TKI 治疗后出现进展的 EGFR 阳性 NSCLC 患者中,1% 检测到 KRAS p.G12C 突变。所有 KRAS G12C 患者均未发现 p.T790M 突变,且未表现出任何独特的临床特征。关键词:KRAS、G12C、NSCLC、EGFR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部署,未来的电网变得更容易受到极端环境的影响。本文调查了在紧急情况下具有可再生能源较高渗透率的功率系统的弹性。通过正确协调可用资源,将弹性增强的提高定义为在固定数量的污水架时期内维持同样多的电能到固定数量的污水架时期。然后,提出了一种最佳的决策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界负载的电源,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功率随机性而使不稳定风险最小化。在每个时期内,电源储能工厂的功耗,电源存储工厂的充电/放电电力,发电机的产生和储备储备比旋转比率被视为决策变量。约束包括旋转储备,功率限制和功耗/发电限制。内点算法用于解决公式的优化问题。数值模拟验证了提出的优化方法在提高灾难后的网格弹性方面的有效性和优势。还发现,应在降低稳定风险和在极端环境中增加电源的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背景。伤寒肠热病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临床并发症和死亡。亚洲伤寒肠热病监测项目 (SEAP) 是一项前瞻性监测研究,它描述了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选定地区的伤寒肠热病负担,包括疾病严重程度。我们评估了 SEAP 参与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包括住院、临床并发症和死亡。方法。我们分析了 2016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在 SEAP 医院和相关网络实验室登记的经血培养确诊的伤寒肠热病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我们使用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作为严重程度的指标。我们在登记 6 周后进行了随访访谈,以确定最终结果。结果。在登记的 8705 例经血培养确诊的伤寒肠热病病例中,我们发现 6 例死亡(病死率为 0.07%;95% CI,0.01–0.13%),其中 2 例来自尼泊尔,4 例来自巴基斯坦,0 例来自孟加拉国。总体而言,SEAP 医院招募的患者中有 1.7% (90/5205) 出现临床并发症(孟加拉国,0.6% [18/3032];尼泊尔,2.3% [12/531];巴基斯坦,3.7% [60/1642])。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炎(n = 36)、感染性休克(n = 22)和肺部并发症/肺炎(n = 13)。在各国中,有住院数据的患者中有 32% (2804/8669) 住院(孟加拉国,27% [1295/4868];尼泊尔,29% [455/1595];巴基斯坦,48% [1054/2206]),平均住院时间为 5 天(IQR,3-7)。结论。虽然在 SEAP 站点,明确的临床并发症和死亡并不常见,但高比例的住院率和长期住院时间凸显了疾病的严重性和采取伤寒肠热病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包括使用伤寒结合疫苗。关键词。伤寒肠热病;严重程度;死亡率;抗生素耐药性。
1. Flohr C. 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诊断标准和结果测量:仍然一团糟。J Invest Dermatol。2011;131(3):557-559。2. Thijs J、Krastev T、Weidinger S 等人。特应性皮炎的生物标志物: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15;15(5):453-460。3. Thijs JL、Drylewicz J、Fiechter R 等人。EASI p-EASI:利用血清生物标志物组合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提供客观测量工具。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7;140(6):1703-1705。 4. Walker C、Kagi MK、Ingold P 等。特应性皮炎:外周血 T 细胞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血清因子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临床实验过敏。1993;23(2):145-153。5. Nograles KE、Zaba LC、Guttman-Yassky E 等。Th17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 和 IL-22 调节不同的炎症和角质形成细胞反应途径。英国皮肤病学杂志。2008;159(5):1092-1102。6. Thijs JL、Drylewicz J、Bruijnzeel-Koomen C 等。 EASI p-EASI:预测接受环孢素 A 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过敏。2019;74(3):613-617。7. Paller AS、Kabashima K、Bieber T。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渠道:干旱的结束?过敏临床免疫学杂志。2017;140(3):633-643。8. Ariens LF、van der Schaft J、Bakker DS 等人。Dupilumab 对大量难治性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非常有效:来自 BioDay 登记处的首批临床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过敏 2019;75(1):116-126。 9. Furue M, Sugiyama H, Tsukamoto K, Ohtake N, Tamaki K.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可溶性 IL-2 受体 (sIL-2R) 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 水平。J Dermatol Sci 。1994;7(2):89-95。10. Guttman-Yassky E, Bissonnette R, Ungar B 等人。Dupilumab 可逐步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全身和皮肤异常。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143(1):155-172。
1. Flohr C. 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诊断标准和结果测量:仍然一团糟。J Invest Dermatol。2011;131(3):557-559。2. Thijs J、Krastev T、Weidinger S 等人。特应性皮炎的生物标志物: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15;15(5):453-460。3. Thijs JL、Drylewicz J、Fiechter R 等人。EASI p-EASI:利用血清生物标志物组合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提供客观测量工具。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7;140(6):1703-1705。 4. Walker C、Kagi MK、Ingold P 等。特应性皮炎:外周血 T 细胞活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血清因子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临床实验过敏。1993;23(2):145-153。5. Nograles KE、Zaba LC、Guttman-Yassky E 等。Th17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 和 IL-22 调节不同的炎症和角质形成细胞反应途径。英国皮肤病学杂志。2008;159(5):1092-1102。6. Thijs JL、Drylewicz J、Bruijnzeel-Koomen C 等。 EASI p-EASI:预测接受环孢素 A 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过敏。2019;74(3):613-617。7. Paller AS、Kabashima K、Bieber T。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渠道:干旱的结束?过敏临床免疫学杂志。2017;140(3):633-643。8. Ariens LF、van der Schaft J、Bakker DS 等人。Dupilumab 对大量难治性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非常有效:来自 BioDay 登记处的首批临床和生物标志物结果。过敏 2019;75(1):116-126。 9. Furue M, Sugiyama H, Tsukamoto K, Ohtake N, Tamaki K.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可溶性 IL-2 受体 (sIL-2R) 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 水平。J Dermatol Sci 。1994;7(2):89-95。10. Guttman-Yassky E, Bissonnette R, Ungar B 等人。Dupilumab 可逐步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全身和皮肤异常。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143(1):15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