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磨蚀性和 LA 磨损试验 ASTM D4644 / ASTMC131 2. 北欧球磨机试验和微德瓦尔试验 3. 凿刻磨损试验 4. 耐磨硬度计 (ARHT) 5. 混凝土磨损试验设备 ASTM-C779:水平混凝土表面耐磨性标准试验方法 6. 米勒泥浆试验 ASTM G75 7. 岩石磨损工具 (RAT)
在热成型工艺中,磨损过度或出现裂纹的模具需要修复后重新使用。热成型模具一般通过焊接修复的方法回收利用。焊接修复方法高度依赖于工程师的技能,会导致尺寸缺陷、结构缺陷等工艺缺陷。近年来,金属3D打印方法已应用于旧模具的修复。本研究旨在评估3D打印方法修复AISI H13工具钢的磨损特性。分别利用3D打印、焊接和初始材料制作了三种磨损试样。进行了销盘磨损试验以评估磨损特性。从磨损试验结果来看,3D打印方法的磨损特性优于焊接材料,而与初始材料相似。
本研究将马氏体时效钢上激光熔覆的 Nitronic 60 涂层与锻造的 Nitronic 60 合金的摩擦学和机械行为进行了比较。使用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沉积了多层 Nitronic 60 涂层,并表征了其微观结构、孔隙率和显微硬度。激光熔覆的 Nitronic 60 涂层区域的显微硬度在 270-300 HV 之间,而锻造形式的显微硬度为 230 HV。在室温和高温下进行了机油润滑条件下的受控摩擦学试验。与锻造的 Nitronic 合金相比,激光熔覆的 Nitronic 涂层在室温下表现出较差的耐磨性,但在高温下表现出较高的耐磨性。在两种温度下进行磨损试验后,在激光熔覆涂层上观察到严重的塑性变形和断裂。根据磨损轨迹的形态和成分表征研究了磨损机制。
摘要钛合金由于具有出色的机械和摩擦学特性而在许多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都使用。调查目标是通过应用添加剂过程(例如选择性激光熔化和加强生物硅化钛合金加强钛合金)来开发一种创新的综合材料,以供汽车行业使用。生物 - 硅(BS)纳米颗粒是使用钙叶酸的农业废物作为增强剂提取的。工业级钛(IGT)合金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具有生物 - 硅纳米颗粒的合金增强0、5、10和15%的合金。研究了IGT/BS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例如微硬度,拉伸(最终和产量)强度和抗压强度。根据调查的结果,15wt。%IGT/B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机械特征。L9 Taguchi的正交阵列用于说明磨损试验。ANOVA用于优化结果。ANOVA用于确定理想的过程参数,从而导致最低的磨损速率和摩擦系数(COF)。调查结果表明,施加的载荷为30 N,滑动速度为4 m/s,滑动距离为2000 m可能会达到最低的磨损。根据ANOVA,负载是影响磨损的最重要因素(30%)。
本研究通过在正常大气条件下使用销盘磨损试验机进行磨损试验,分析了 Mg-TiO 2 纳米复合材料的干滑动磨损行为。试验期间考虑的工艺参数是 TiO 2 纳米颗粒的重量分数、法向载荷和滑动速度。试验期间,滑动距离和磨损轨道直径分别保持恒定在 1500 m 和 90 mm。性能指标是累积磨损和摩擦系数。本研究采用基于田口的灰色关联分析来优化纳米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本研究中考虑的实验设计是 L9 正交阵列,每个工艺参数分为三个级别。计算每个实验的灰色关联度 (GRG),发现工艺参数组合 A3B2C1 获得的最大 GRG 为 0.825,分别对应于 5wt% TiO 2、1 kg 法向载荷和 1.5 m/s 滑动速度。将初始估算的 GRG 与最佳工艺参数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比较,发现 GRG 分别提高了 2.2% 和 0.77%。进行方差分析 (ANOVA) 以估计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工艺参数,随后得出结论,除其他因素外,工艺参数法向载荷是最重要的因素。
滑动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可能会导致工业应用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成本增加,机器寿命降低,功能丧失,能源损失和系统效率降低。为了减轻这些问题,通常使用润滑剂和涂料。本研究旨在使用阻塞 - 环磨损试验研究涂料和润滑对摩擦系数,磨损体积损失和润滑温度的影响。评估了不同涂层(未涂层,DLC,CRN和TiALN)和润滑剂(抗跨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化添加剂和强纳米发动机油添加剂)的有效性。在不同的载荷(6-60 N),速度(1450 rpm),润滑剂体积(40毫升)和持续时间(2-20分钟)下进行阻滞测试。使用内联载荷电池测量摩擦系数,通过称重实验前后的块确定磨损体积损失,并使用热电偶对润滑剂温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降低,而润滑剂温度升高。涂层块与未涂层的块相比表现出较低的磨损量损失。总体而言,CRN涂层块和抗旋转石墨烯氧化物添加剂的组合表现出最佳的摩擦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