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的负担和疫苗的作用细菌感染是2019年第二大死亡原因,全球总计770万人死亡[1]。超过50%的死亡人数是由五种病原体 -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克雷伯氏菌肺炎和假单胞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所有这些都与增加的抗抗抗菌抗性相关。疫苗可以减轻抗菌抗性和易感细菌病原体的全球负担。但是,与新疫苗的开发相关的失败率为94%,目前只有十种可用于细菌疾病的可用疫苗[2]。从2022年开始,总共有61名候选疫苗在临床三中,而有94例在细菌疾病的临床前开发中i。尽管如此,技术和经济局限性都有
摘要:重症监护病房是感染管理的关键场所。患者的脆弱性和耐多药微生物的传播给患者的护理带来了相关困难。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记录了重症监护病房 (ICU) 感染病原体中革兰氏阴性菌占主导地位,占许多耐多药分离株的首位。对于这种特定环境,临床微生物学支持在诊断算法的定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完整的患者评估需要将当地流行病学知识整合到最佳实践和抗菌药物管理计划的标准化中。临床实验室通常会收到 ICU 患者的呼吸道和血液样本,这些样本表现出对严重感染的明显易感性。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紧急程度和初步定植数据修改常规或快速诊断工作流程。此外,每份微生物学报告都必须包含快速表型最低抑菌浓度 (MIC) 值和耐药性标记信息。微生物学家还有助于将终极基因组分析技术最终整合到复杂的诊断工作流程中。在此,我们想强调微生物学家在危重患者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对来自痰中的43例患者的痰中的343个细菌分离株进行了测试。大莫里德和四环素耐药性是常见的(分离株的82%和35%)。erm(b)和MEF(a)是大环内酯类耐药性最常见的决定因素。wgs揭示了Viridans链球菌作为AMR基因的来源,其中23%还携带与AMR基因和其他移动遗传元件相关的共轭质粒。对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诊所的患者之间可能传播。在前瞻性研究中,痰中嗜中性胞酶浓度与香农熵α-多样性(Spearman'sρ= - 0.306,p = 0.005)与与Berger -Parker优势指数(ρ= 0.502,P <0.001)之间存在负相关。相似的关系是指连续样品之间弹性酶浓度的变化,与降低的α多样性相关的弹性酶增加。
摘要 引言:纳米粒子 (NPs) 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而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在各种药物设计中备受关注。由于检查新设计的粒子与不同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治疗各种疾病非常重要,因此检查这些粒子与不同靶标(其中许多是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技术现在非常普遍。方法:本研究使用 AutoDock 4.2.6 软件工具的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覆盖碳层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 (MONPs)(Ag 2 O 3 、CdO、CuO、Fe 2 O 3 、FeO、MgO、MnO 和 ZnO NPs)与与癌症和细菌感染靶标相关的标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使用 PRO TOX-II 在线工具比较这些 MONPs 与标准药物的毒性(LD 50 )和分子量。结果:根据半柔性分子对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MgO 和 Fe 2 O 3 NPs 在许多情况下的表现优于标准药物。MONPs 通常具有比标准药物更低的 50% 致死剂量 (LD 50 ) 和更高的分子量。MONPs 在三种疾病中对不同靶标的结合能差异很小,这可能归因于 MONPs 特定的物理化学和药效团性质。结论:MONPs 的毒性是基于它们的药物开发的主要挑战之一。根据这些分子对接研究的结果,在所研究的 MONPs 中,MgO 和 Fe 2 O 3 NPs 的效率最高。
摘要:目的 分子靶向药物,包括依库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被视为难治性重症肌无力 (MG) 的治疗选择,但使用这些药物时可能会发生细菌感染等严重不良事件。本研究利用药物警戒数据库阐明了依库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相关的细菌感染的相对风险。方法 我们分析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FAERS) 中 2007 年至 2021 年期间报告的依库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相关不良事件,并在此报告了一名在依库珠单抗治疗期间发生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难治性 MG 患者。患者 我们评估了一名 74 岁的日本难治性 MG 女性,她在接受依库珠单抗治疗后出现了严重的菌血症。结果 FAERS 数据库中 13,742,321 例个案安全性报告中,经过数据清理后,依库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分别报告了 44,215 和 108,485 例不良事件。我们发现依库珠单抗与奈瑟菌感染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相比之下,我们仅发现一例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病例。依库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与链球菌感染的关联较弱。两例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与利妥昔单抗有关。结论 有必要对依库珠单抗治疗相关的严重细菌感染进行密切监测。
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特异性病毒,外部蛋白衣壳包裹着噬菌体遗传物质,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丝状尾巴。它们数量众多且变化多端,在影响微生物生态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噬菌体与细菌共同进化了数亿年,选择性地结合并感染目标宿主,从而能够通过靶向裂解影响多菌株微生物种群的种群动态。此外,如果保存在非恶劣环境中,大多数噬菌体都具有长期高度稳定性,只有在紫外线下才会分解、物理磨损或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时才会受损,只有少数例外。噬菌体基因组很小且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进行工程改造,将小分子递送到入侵感染处,扩大或缩小噬菌体疗法的目标,或与生物材料结合用于伤口愈合技术。本综述旨在描述用于治疗感染(包括慢性和多重耐药性细菌群)的各种噬菌体疗法。特别关注噬菌体的递送方法以及所选策略的优缺点。
a 比萨大学比萨大学临床和实验医学系传染病科,Via Paradisa 2, 56124 Pisa,意大利 b 临床病理学实验室,ASST Valle Olona,Busto Arsizio,意大利 c 热那亚大学健康科学系 (DISSAL),意大利热那亚 d Clinica Malattie Infettive,IRCCS Ospedale意大利热那亚圣马蒂诺医院 e 意大利那不勒斯 AORN Dei Colli Cotugno 医院传染病第一科 f 意大利那不勒斯 IRCCS 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免疫学、移植和传染病科新发细菌病原体科 g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医院 IRCCS 传染病科,意大利博洛尼亚 h 医疗和卫生部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外科科学 i 意大利瓦雷泽 Insubria-ASST-Sette Laghi 大学医学和外科系传染病和热带病科 j SSD 临床药理学,综合感染风险管理系,IRCCS,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医院 k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实验和临床医学系微生物学和病毒学单位,Careggi 大学医院,佛罗伦萨,意大利 l 微生物学单位,Fondazione Policlinico Universitario 'A。 Gemelli' IRCCS,天主教天主教大学,Largo 'A。意大利罗马 Gemelli' 医院 m 意大利摩德纳和雷焦艾米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 n 意大利威尼斯梅斯特雷 AULSS3 Serenissima 天使医院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 o 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系 p 意大利罗马 Sapienza 大学公共卫生与传染病系 Umberto I 综合医院 q 意大利莱科 A. Manzoni 医院临床微生物学和病毒学科 r 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科学系 (BIOMETEC) 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和抗生素耐药性实验室 (MMARLab) s 意大利米兰 IRCCS Istituto Auxologico Italiano 传染病咨询服务
引起内源性感染的细菌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这要求创新的方法来治疗和预防这些感染,并引起了人们对用于预防典型抗生素耐药性病原体的定植和感染的疫苗的新兴趣。然而,这类疫苗在后期临床开发中长期失败,原因仍未完全清楚。本文概述了目前和过去针对院内细菌病原体的疫苗开发;它进一步强调了与证明这些疫苗的临床疗效相关的具体挑战以及未来研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疫苗主要适用于对目标病原体具有预先存在的免疫力、短暂或慢性免疫抑制和微生物组状态不明确的受试者。不可预测的发病率和不断变化的流行病学以及高度多变的遗传和免疫菌株特征使开发变得复杂。鉴于临床需求,重新考虑研究设计和预期似乎是有必要的:首先,疫苗开发需要建立在选择免疫作用机制和最佳接种时间点的明确理由之上,例如 (1) 预防(或减少)定植与预防感染,以及 (2) 增强预先存在的免疫反应与改变免疫反应的质量。此外,存在不同的、可能多余的免疫和微生物防御机制来提供对感染的保护。它们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但其结果是,它们的效果可能会叠加疫苗介导的感染消退,并导致无法证明疗效。这意味着,应通过对受试者级别的试验数据进行前瞻和回顾分析,以更好地表征试验人群中的患者亚群。统计和系统生物学方法可以帮助定义免疫和微生物生物标志物,以区分从疫苗接种中受益的人群和疫苗可能无效的人群。
炎症性肠病 (IBD)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致残性疾病,与死亡率增加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有关。IBD 患者的感染风险因多种原因而增加。事实上,IBD 通常需要终生免疫抑制和/或生物疗法,这两者通常与呼吸道感染和机会性感染有关,但也与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败血症有关。此外,相当一部分 IBD 患者的脾脏功能受损,进一步增加了发生荚膜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持续感染的风险。最后,合并症和手术也是这些患者的其他风险因素。尽管可以接种针对最常见血清型荚膜细菌的疫苗,但对于适当的疫苗接种策略以及在这种特定情况下疫苗接种的实际效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本叙述性综述旨在关注 IBD 患者接种针对荚膜细菌的疫苗这一广泛主题,讨论感染的临床影响、诱发因素、疫苗接种策略以及未满足的研究和临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