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和供水都是能源密集型过程。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现有饮用水处理厂 (DWTP) 的单元流程,评估相关的能耗,然后使用太阳能光伏 (PV) 来减少碳排放。选定的 DWTP 位于美国西南部,利用凝结、絮凝、沉淀、过滤和氯化工艺每秒处理 3.94 立方米的当地河水。根据确定的每个单元流程的能耗(使用工厂数据验证)和工厂的可用土地,使用系统顾问模型确定 DWTP 的太阳能光伏规模(作为建模研究)。包括供水泵在内的 DWTP 总运行能耗估计为 56.3 MWh day − 1,而不包括供水泵的 DWTP 能耗为 2661 kWh day − 1。结果表明,除供水泵(158.1 Wh m − 3 )外,能耗最大的是凝结过程(1.95 Wh m − 3 )和絮凝过程(1.93 Wh m − 3 )。500 kW 光伏系统足以抵消纯水处理操作的能耗,净现值为 24 万美元。采用光伏设计后,在使用和不使用电池存储的情况下,每年可净减少 450 和 240 公吨 CO 2 当量碳排放。该方法可应用于其他现有的分布式水处理厂,用于设计和评估能源消耗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保护效果可能是必需的,但维护也很重要。另外,在航空和电气系统中,依赖于电机的系统可能会过时,因此将与新的电气系统一起使用。电力管理系统是有关能源完善和大规模开船术语的相关资料,在这些系统开发过程中说明了后续的工作。这些集中在新结构或行动神经架构的基础上的电驱动系统概念。压电共振研究系统是压电动作神经元的基础。作为一种最新的替代品,陶瓷压电陶瓷具有令人兴奋的结构和频率。 Lorsqu'elle 对应于结构的自然频率,振动的振幅增强共振现象,générant des niveaux élevés
⮚ 实际运行能耗强度:23.85kWh/(㎡·a) •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示范项目 • 研究建设夏热冬暖地区近能耗建筑 • 进行集成示范,成为珠海乃至夏热冬暖地区首个零能耗建筑 • 运行能耗水平约为夏热冬暖地区同类建筑的1/4。
建筑能源灵活性对于改善当地可再生能源消费和提高建筑自给自足能力至关重要。热带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减少碳排放和实现净零排放提供了绝佳机会,但该地区的建筑能源灵活性研究仍不足。因此,本研究提出并实施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MPC) 的实用控制框架,揭示了采用混合冷却系统的热带办公楼的能源灵活性潜力。考虑到数据可用性对实际控制性能的影响,还在实际和虚拟的端到端实验中研究了具有替代数据使用配置的 MPC。首次证明所提出的框架可以有效调节建筑负荷。与基线控制相比,光伏自耗和建筑自给自足分别提高了 19.5% 和 10.6%。在测试的三个数据类别(内部干扰、外部干扰和系统条件)中,准确的当地天气条件被证明对理想的控制结果最为关键。此外,模拟量化了不同建筑特征下更高数据粒度带来的好处。基于系统实验,建立了数据可用性与控制性能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了一个以数据为中心的框架,以提高最优控制研究的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指导未来的研究,以促进大规模的实际实施。
摘要。当前的技术进步彻底改变了城市空中交通 (UAM) 和包裹递送的概念,同时还需要根据相关风险量化这些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在当前的空中交通管制下,安全飞行对于电动垂直起降 (eVTOL) 车辆 UAM 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耗分布的条件风险值数据驱动的 UAM 车辆能耗预测和风险量化方法。在基于数据驱动的不同 eVTOL 飞行的能耗预测中,考虑了影响能耗的重要因素,例如密度高度、飞机设计、空速和防撞算法。此外,还部署了风险指标来评估与飞行相关的风险。
零排放 – 利用环境空气转化为液体来储存能量 位置无关 – 可以与可再生能源农场或电网中的关键节点共置 通过在过程中利用热存储来提高往返效率 (RTE)
零能源建设电力 - 热热双层能量优化控制方法Kong Lingguo 1,Wang Shibo 1,Cai Guowei 1,Liu Chuang 1,Guo Xiaoqiang 2
摘要:全球变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其后果;建筑业通过排放温室气体 (GHG) 对全球变暖产生了重大影响。建筑业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认识到其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面临着一些挑战,即在减少环境损害的同时建造更可持续的建筑。减少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实用方法之一是使用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称为零/近零建筑。为了实现零能耗建筑 (ZEB),应首先将建筑能源需求降至最低,然后通过可再生能源满足。供暖、通风和空调 (HVAC) 系统占建筑物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如果选择得当,建筑材料也可以减少消耗。本文研究了位于大不里士的建筑物的能源性能评估,考虑了两个使用不同 HVAC 系统和建筑材料的案例研究。此外,还评估了 AAC 和 BioPCM 在能源消耗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建筑相比,案例 2 同时将 PCM 和 AAC 融入建筑中,可分别减少 139 MWh 和 8.4 MWh 的天然气和电力消耗。该系统和材料的可用性使建筑设计师和项目团队能够在项目运营的早期阶段管理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和施工以及能源性能。
诸如 GPT 之类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因其通用人工智能能力而受到称赞,如今被广泛用于问答、信息提取和文本摘要等任务。但是,对于拥有 1750 亿个参数的 GPT-3,训练需要 10,000 个 GPU,耗费 552 公吨二氧化碳。1 因此,出现了一个问题,即 AI 模型有多“绿色”。无论道德评估如何,我们认为对 AI 系统的能源消耗和可持续性特征(例如运营成本)进行建模是有用的,从而扩展了 FAIR 数据原则 [ 1 ],该原则侧重于研究数据和其他工件的可用性和重用。现有的本体和知识图谱侧重于研究格局的建模、出版物、作者和场所的建模(例如 FaBiO、ORKG、MAKG)[ 2 ]。此外,还提出了用于建模软件和神经网络的本体。例如,信息学研究工件本体 (OIRA) [ 3 ] 提供了一种对软件和数据集进行建模的方法。在 FAIRnets [ 4 ] 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用于建模神经网络的模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本体都无法对 AI 模型的能耗进行建模(例如,预训练语言模型的运行时间或二氧化碳足迹,可以通过工具进行测量 [ 5 ])。
必须做出开创性的努力来减轻气候变化日益增加的影响。在发明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的同时,更根本的是重新思考在单一设施内设计能源系统,并将其作为一个区域共同运作。设施不应仅仅通过消费而持续被动;需要转变以更具动态地运行。在多建筑规模上设计零能耗和零碳可以发现建筑节能、脱碳、需求灵活性和弹性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在单个建筑规模上是无法获得的。如果没有创新工具来评估众多可能性,这种方法可能会具有挑战性。作为一项调查结果,我们重点介绍了使用校园规模的能源建模平台 URBANopt™ 来扩建位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NREL) 南桌山校区。项目增长包括设计三座新的全电动、零能耗和零碳混合用途建筑(研究实验室和办公空间的组合)。这项调查对于 NREL 实现其运营足迹的净零排放至关重要,这将在未来十年分阶段实现。利用 URBANopt 的功能,我们评估了 1) 高性能建筑节能和脱碳措施、2) 第四代区域供热和制冷 (4 th GDHC) 系统、3) 优化的现场发电和储能资产,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实现零能耗和零碳目标,以及 4) 成本最优的分布式能源技术组合、调度策略和相关容量,以提高电网中断的弹性。这项工作通过多建筑规模的真实案例研究展示了 URBANopt 的用途和功能,揭示了零能耗和零碳目标的挑战和机遇,并提供了未来设计师在追求脱碳建筑环境时可以考虑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