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药物的开发早在 1908 年就开始了 [ 1 ],当时“Prontosil”(4-(2,4-二氨基苯基)二嗪基)-苯磺酰胺 [ 2 ] 的抗菌作用首次被成功用于治疗人类细菌性脓毒症 [ 3 ]。尽管今天,由于其他类别药物的发展,磺胺类药物或多或少已失去了其作为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但随着人们观察到此类药物的代表是碳酸酐酶的良好抑制剂 [ 4 ],一个新时代开始了。碳酸酐酶 (CAs; EC 4.2.1.1) 对生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酸氢盐和质子来平衡组织和血液中的酸碱平衡。 CA 的重要性可从其高周转率 [ 5 ] 看出,其周转率甚至比乙酰胆碱酯酶 (AChE) 还要快,乙酰胆碱酯酶是突触传递所必需的,因此属于最快的催化酶。此外,已证明其同工型碳酸酐酶 IX 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过度表达,从而导致周围组织酸中毒,从而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增殖 [ 6 ]。此外,缺氧引起的肿瘤微环境变化会促进侵袭性和耐药性癌症表型 [ 7 ],从而导致癌症患者预后不良 [ 8 ]。尤其是近年来,碳酸酐酶抑制剂 (CAI) 的开发引起了广泛关注 [ 9 , 10 ],因为 CAI 可能有助于抗癌治疗 [ 11 ]。尤其是针对 hCA IX 和 XII 似乎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这些酶在包括乳腺癌、宫颈癌和肺癌在内的缺氧肿瘤中过度表达 [ 12 - 17 ]。这些金属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十五种人类 CA 亚型中的两种,即 hCA IX 和 XII,由于 HIF-1/2(转录因子
摘要。ZnO 纳米粒子 (NPs) 用于光学、电子、传感、激光、光催化装置等。这些应用不仅依赖于形貌,还依赖于尺寸,可通过表面导向剂进行定制。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 4 个带有尿素/硫脲基团的三足配体(即 1、2、3 和 4)对表面改性 ZnO NPs(即 1Z、2Z、3Z 和 4Z)形貌的影响,这些配体分别在室温(30-40 C)碱性条件下合成。配体用于在室温下获得具有各种形貌的表面改性 ZnO。 1Z、2Z、3Z 和 4Z 分别观察到延伸的六边形纳米棒(* 2-3 微米长度和 * 400 纳米宽度)、层状(薄片自组装形成层状结构)、多分散盘状[微米级(2-3 微米)和纳米级(300-400 纳米)颗粒和纳米棒(1-1.5 微米长度和 130-165 纳米宽度)状形态。1Z 纳米棒具有尖端,而 4Z 纳米棒具有半圆形端部。已经通过罗丹明 B 染料降解评估了这些表面改性 ZnO NP 的光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