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章:下面我展示的摄影散文是 2021 年中国活动家和视觉艺术家艾未未在里斯本 Cordoaria Nacional 举办的“狂喜”展览上创作的。这是艺术家居住在葡萄牙期间举办的第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共展出 85 件作品,采用各种格式、材质和尺寸,包括软木、稻草、纸、大理石、粘土、布、金属、陶瓷和瓷砖。他的多才多艺使一切都变成了艺术和行动主义,因为人权是他作品中不变的主题,他试图揭示一种质疑世界的特殊方式。无论是面对悲剧、战争、政治迫害、环境危机、审查制度、流行病、难民危机,还是他自己为自由而战,2011 年,由于他的强烈批评,特别是对不尊重人权的批评,中国政府将他囚禁了 81 天。我反思了魏伟所使用的材料作为其文化的一部分,以及如何通过亚马逊艺术来思考同样的过程。关键词:薇薇。艺术。文化材料。亚马逊。
摘要 艾未未首先将自己定位为一位思想家,他被好奇心甚至自私所驱使,并不回避嘲笑。通过沉浸和对不同、陌生条件的直接反应,他旨在使预设的思维陌生化,不让自己被理性所束缚,不被对世界的简单、预先确定的结论所引导。尽管艾未未自称其艺术行为本质上是自私的,但他的艺术行为通过共鸣变得无私,邀请观众参与他对世界的思想实验,他参与其中,仿佛世界是现成的。这次对话从跨国电影《树》(2021 年)开始,艾未未在其中细致地记录了巴西和中国工匠在创作 32 米高的铁雕塑《佩基树》(2018-2020 年)时的工作。我们从政治好奇心作为艺术家创作的驱动力、杜尚和沃霍尔的影响以及选择视听媒介来反映现实开始。讨论延伸到美学问题,将审美化问题与艾未未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联系起来,从早先为了不受干扰的透明度而拒绝美学或“美化”,到认识到新公众需要新的美学。
此外,米娅还委托了跨学科艺术团体 Postcommodity,该团体由克里斯托巴尔·马丁内斯 (生于1974 年,美国) 和凯德·L·特威斯特 (生于1971 年,美国) 组成,旨在创作一个特定场地的装置,以评论土著社区的被迫流离失所以及人类关系的复杂性,这些关系因共享水源而越来越难以保护和防止浪费和污染。这件气势宏伟的作品名为《让我们为我们之间的水祈祷》(2020),将一个大型化学储罐(常用于农业)变成了一个自动演奏的鼓,悬挂在米娅的圆形大厅的天花板上。鼓的放置是一种概念性姿态,有意挑战对米娅的 Doryphoros 等物品的崇拜——希腊人认为它是理想的人类形态——作为西方艺术历史经典的基础。艺术家们将用悬浮的礼仪鼓代替 Doryphoros,这面鼓将回荡着一首为达科他人以及现在居住在达科他传统家园的所有国家的所有部落创作的荣誉歌曲。这种置换象征性地颠覆了博物馆的殖民基础,并试图强行拆除或去殖民化历史上歧视土著人民及其文化的制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