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是一种高风险药物,可能会导致或加重肾功能障碍。所有接受静脉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都必须接受每日检查,以确保持续使用是适当的。1. 是否已开具适当的万古霉素剂量和频率?2. 开始或继续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是否有肌酐异常,如果是,是否已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3. 儿童是否充分补水,是否尽可能停止所有同时发生的肾毒素?4. 是否已检查万古霉素血清肌酐谷浓度并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5. 可以停止使用万古霉素吗?(尽早索取相关微生物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检查患者是否之前感染过 MRSA [Microalert B/C],如果未知,则考虑对存在临床问题或高风险患者进行鼻腔、腹股沟和腋窝 MRSA 拭子检查。)
时点患病率调查 (PPS) 是在预定日期进行的。这些 PPS 在一年的研究期内每季度进行一次。这四个 PPS 的数据都已被考虑在内。四次时点患病率调查分别在第 1 季度(2018 年 11 月)、第 2 季度(2019 年 3 月)、第 3 季度(2019 年 7 月)和第 4 季度(2019 年 12 月)进行。数据由派驻不同地区的护理人员在预定日期从早上 8 点到第二天早上 8 点收集,然后由该地区的高级护理人员和医疗记录部门 (MRD) 进行验证。当前的调查重点是确定细菌培养率 (BCR) 和针对性抗菌治疗 (TAMT)。微生物样本在微生物实验室中使用常规和自动化细菌培养系统和抗菌药敏测试(BacT Alert 和 Vitek II BioMérieux,法国马西莱托伊尔)进行处理。细菌培养率(BCR)计算为在所有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送去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患者的比例。
项目简介:甲真菌病治疗困难,是皮肤科的难点和热点之一。透皮渗透困难是限制甲真菌病局部药物治疗的重要瓶颈,往往导致选择生物利用度低、副作用大、易引起耐药性的全身给药方式。由于前期对甲真菌病局部用药的探索较高,证实了经甲沟局部给药是可行的。可溶性微针作为一种微创、无痛的方法,可以突破表皮屏障,使药物进入甲沟。为了达到局部治疗效果的最大化,仍需解决药物在甲沟内的滞留和缓释,以达到持续抗菌的目的。本项目将纳米凝胶缓控释技术与可溶性微针相结合,实现抗真菌药物经皮透皮给药和药物在指甲基质中的滞留控制释放的目的。具体而言,本项目将设计透明质酸微针与载特比萘芬的纳米凝胶组合,采用两步浇铸法制备透皮给药系统,通过体外药敏试验确定其抗菌活性,并将特比萘芬透明质酸微针施用至甲真菌病患者的甲部,验证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背景.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接受规范治疗的胃癌患者制定精准、个体化的用药方案面临挑战,患者产生耐药后选择最合适的抗癌药物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MiniPDX作为一种新型、可靠的预测抗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模型已被广泛应用。方法.利用上海立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OncoVee ® MiniPDX系统,以胃癌患者标本建立MiniPDX模型。在内镜下取癌组织穿刺,制备肿瘤细胞悬液,通过Balb/c裸鼠皮下植入进行药敏试验。采用MiniPDX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方案用于治疗耐药胃癌患者。结果.我们于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成功为4例患者建立了个性化、高灵敏度的药物筛选体系。MiniPDX模型为这4例患者找到了可能有效的药物,其中2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部分缓解,另2例患者病情进展。并非所有患者均出现化疗或靶向治疗的严重副作用。结论。建立耐药胃癌患者个性化药物筛选体系,可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提高患者临床获益,避免无效治疗,可作为治疗方案的有效补充。
* 通讯作者;SI Umeh * 电子邮件:elisarahumehsam@yahoo.co.uk 摘要 酸奶是一种由乳酸杆菌和链球菌等细菌作用产生的发酵乳饮料,在世界各地广泛食用。它具有非常好的营养价值,因此对消费者的健康非常有价值。这项研究旨在确定 Owerri 大都市内消费的酸奶的细菌污染情况。从 Owerri 的商店和街头小贩购买了 17 个酸奶品牌(包括品牌产品和本地产品)的三份(共 51 种)。通过营养琼脂上的倾注平板法测定样品的总异养菌计数。样品还将接种在 MacConkey 琼脂和血琼脂平板上,并通过标准形态学和生化技术鉴定分离物。结果表明,样品具有高微生物负荷,范围从 10 2 到 10 7 。 30 个酸奶样品(58.82%)含有 3 种或以上不同的分离菌,10 个样品(19.61%)含有 2 种分离菌,10 个样品(19.61%)仅含有一种分离菌。分离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乳酸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 40% 至 72.7%,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 50% 至 90%,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 37.5% 至 72.7%。此外,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为 40% 至 72.7%。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为 10% 至 54.5%,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为 5% 至 45.5%。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 25% 至 63.6%。结论是,奥韦里大都市内消费的酸奶细菌污染程度高,抗菌素耐药性程度高,公共卫生风险大
氨苄西林* 类别:β-内酰胺 概述 氨苄西林,俗称广谱青霉素,是一种氨基青霉素,是一类半合成的 β-内酰胺,专门用于对抗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氨基青霉素是通过将青霉素与氨基或侧链连接而生成的。添加侧链会显著改变药物对某些细菌的活性。最初,这些抗菌药物对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嗜血杆菌和奈瑟菌有效。然而由于易感性的变化,氨苄西林不再是治疗这些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尿路感染)的首选药物,除非培养和药敏结果表明易感。氨苄西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附着于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 来干扰细胞壁合成,抑制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和使自溶酶抑制剂失活。耐药性 氨苄西林通常也被 β-内酰胺酶灭活(有关获得对 β-内酰胺的耐药性的信息,请参阅青霉素部分。)。近年来,屎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开始通过突变表现出低亲和力 PBP,这是对氨基青霉素的耐药机制。有效性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具有相同的活性谱,尽管阿莫西林的特点是生物利用度更高。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普遍敏感的菌属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巴氏杆菌,尽管其中许多细菌已获得耐药性。氨苄西林通常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肠道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该药物还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此外,氨苄西林对 B 组链球菌均有效,但对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假单胞菌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感染无效。有关体液和脑脊液吸收的解释,请参阅青霉素部分。 *可根据要求提供参考资料。致电路易斯安那州卫生与医院部公共卫生办公室传染病流行病学科 (504-219-4563)
益生菌已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一个多世纪。它们可以减轻胃肠炎的影响,现在还用于治疗急性腹泻。这项研究旨在评估益生菌对腹泻病原菌的共聚集作用。为此,本研究使用了 11 株益生菌分离株,包括三株植物乳杆菌、一株加氏乳杆菌、两株发酵乳杆菌、三株嗜酸乳杆菌和两株加氏乳球菌分离株。对所有分离株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自聚集能力、粘附能力、抗菌活性、酸性耐受性和胆汁盐耐受性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分离株在 4 小时后具有自聚集能力,其中发酵乳杆菌的比例最高,为 57.14%。药敏试验中,除1株分离株外,其余分离株均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有抗性,除1株分离株外,其余分离株均对万古霉素和四环素敏感。所有分离株均具有黏附能力,但存活率不同,在酸性条件下,乳酸杆菌的存活率可达34.57%,在胆盐耐受性方面,乳酸杆菌的存活率最高,为85.17%,属于加氏乳杆菌。益生菌分离株对不同乳酸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分离株的致腹泻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17~49 mm。此外,还研究了益生菌分离株对腹泻致病菌的共聚集能力,结果表明,益生菌分离株在培养24 h后对大肠杆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和产碱普罗维登斯菌均有共聚集作用。益生菌分离株对产碱普罗维登斯菌的共聚集作用最强的是发酵乳酸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共聚集率达100%,而对大肠杆菌的共聚集率最低,为14.29%。研究结果揭示了益生菌的益生特性和对腹泻致病菌的共聚集作用。关键词:自聚集、腹泻、乳酸杆菌属、乳球菌属、益生菌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年全球结核病年度报告,中国估计有结核病病例约78万,估计结核病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55例,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中国估计结核病发病率位居第三位,低于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中国结核病病原体阳性率仅为58%(World Health O,2022)。因此,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提高结核病诊断水平、治疗结核病患者、防止结核病传播至关重要。目前,在结核分枝杆菌(M.tb)的通用检测临床诊断方法中,AFB涂片具有检测方法快捷、简便、费用低廉的优势,但病原体阳性率低,M.tb.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时间长,无法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要求。基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表型药敏试验(DST)受到生物安全、培养时间长及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培养率下降的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的特点使得该方法耗时长、且由于培养不良或微生物污染等原因导致结果不确定,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要求。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样本和快速诊断耐药结核病是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流行的关键。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表型主要通过多个基因的染色体突变来确认(Gygli et al.,2017)。例如,编码RNA聚合酶b亚基的rpoB基因突变导致的利福平耐药是结核分枝杆菌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Xpert MTB/RIF检测采用半嵌套PCR直接从痰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和rpoB基因突变。Xpert MTB/RIF最初于2010年被WHO推荐用于结核病诊断,但对于细菌载量较低的样本,Xpert MTB/RIF的检测结果灵敏度较低。此外,该检测只能检测利福平耐药突变,而不能报告突变类型。随着近年来新一代测序(NGS)的快速发展,WHO推荐使用NGS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的耐药相关突变,并有针对性地采用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