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药耐药性 (MDR),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是治疗肿瘤疾病的主要问题之一,并且成功率很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研究了核因子 κB (NF- κ B) 在三种肿瘤模型中诱导 MDR 的关键作用,这些肿瘤模型的特点是先天性或获得性 MDR,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 (TNBC)、肝细胞癌 (HCC) 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我们还介绍了我们小组采用的不同药理学方法来降低这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激活,从而恢复化学敏感性。最后,我们研究了其他小组发现的最新科学证据、关于 NF- κ B 的最重要的临床试验,以及将这种转录因子视为肿瘤疾病有效药物靶点的可能性的新观点。
卵巢癌是美国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主要归因于早期检测和治疗耐药性的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 (HGSC) 源自异常的输卵管上皮 (FTE) 细胞。人们在卵巢癌发病机制方面的这种思维转变促使人们努力识别正常 FTE 细胞转变的早期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并促使它们迁移和定植于卵巢,最终导致侵袭性 HGSC。虽然识别这些早期变化对于生物标志物发现很重要,但 FTE 染色质表观遗传变异的出现也可能为早期检测、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新的机会。在这里,我们全面概述了有关 HGSC 肿瘤发展之前的早期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当前知识、这些改变如何影响内在和外在的肿瘤特性,以及如何针对表观基因组来阻止 HGSC 肿瘤发生。© 2020 Elsevier Inc. 保留所有权利。
物种(RNS)[9]。在糖尿病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积累、山梨醇和己糖胺途径的激活以及蛋白激酶C介导的各种途径导致氧化应激增加[10-12]。这种氧化应激失衡可能导致多种大分子(如脂质、蛋白质和DNA)的细胞损伤[13,14]。脂质是自由基的主要靶点,导致脂质过氧化;当自由基攻击含有碳双键的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13,15]。损伤在于细胞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导致功能改变、水肿和细胞死亡[14,16,17]。脂质过氧化研究最多的副产物是丙二醛(MDA)[18,19]。然而,通常情况下,酶和非酶抗氧化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氧化应激造成的损害[20,21]。
摘要 脑出血 (ICH) 是第二大常见中风类型,也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尽管外科手术和急性 ICH 管理取得了进展,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功能结果。最近,在揭示 ICH 背后的新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这可能为治疗干预措施的发展铺平道路。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了新兴目标,但也强调了临床前动物模型中存在的阻碍其开发的空白。我们特别关注 (1) ICH 病因、(2) 血肿、(3) 炎症和 (4) ICH 后病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除了神经元和大脑之外,其他细胞类型和器官也与 ICH 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成功的干预措施可能需要解决整个机体。本综述将促进 ICH 的成功治疗干预措施和更能反映其病因和病理生理学的先进动物模型的发展。
系统性硬化症 (SSc)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免疫失调、血管损伤和纤维化。B 细胞通过自身抗体产生、细胞因子分泌和 T 细胞调节在 SSc 中发挥重要作用。抗拓扑异构酶 I 和抗 RNA 聚合酶 III 等自身抗体对 SSc 具有特异性,并与皮肤和肺部受累等临床特征有关。B 细胞耗竭疗法,尤其是利妥昔单抗等抗 CD20 抗体,已显示出在治疗 SSc、改善皮肤和肺部疾病症状方面的好处。然而,另一种 B 细胞标记物 CD19 表达更广泛,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CD19 靶向疗法,例如 CAR T 细胞和 Uplizna ® (inebilizumab),已显示出在治疗包括 SSc 在内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潜力。Uplizna ®
Figure 7.Chest CT scan 16 months after surgery: (A) Lung window shows multiple small nodular lesions in both lungs, with a high possibility of bilateral lung metastases, changes compared to previous scan not significant.(B) Bone window shows bone destruction at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T8 vertebral body and its attachments, indicating a high possibility of bone me- tastasis; (C) and (D) are upper abdominal MR scans 16 months after surgery, showing a nodular abnormal signal shadow with a long diameter of approximately 33mm in the left adrenal area, with slight uneven enhancement.The nodular abnormal signal shadow in the left adrenal area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indicating a high possibility of metastatic tumor 图 7.术后 16 个月胸部 CT , (A) 肺窗示双肺多发小结节灶,考虑双肺转移瘤可能性大,较前变化不明显, (B) 骨窗 示约 T8 椎体后缘及附件骨质破坏,骨转移可能性大; (C) (D) 术后 16 个月上腹 MR ,左侧肾上腺区可见长径约 33 mm 的结节状异常信号影,不均匀轻度强化,左侧肾上腺区结节状异常信号影,较前明显增大,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
摘要:利用计算机模拟评估了 Icacinol、Icacenone 和 Icaceine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使用 SwissDock 将化合物与六种蛋白质 2ZCO、1JIJ、1TVF、1N67、3TTZ 和 4H8E 对接。将结果与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对相同蛋白质的结果进行比较。使用 SwissADME 评估具有最佳结合亲和力的化合物的药物相似性。Icaceine (-7.45 kJ/mol) 对 1TVF 的结合亲和力与环丙沙星 (-7.44 kJ/mol) 和亚胺培南 (-7.58 kJ/mol) 相当。Icacinol (-7.68 kJ/mol) 对 3TTZ 的结合亲和力与环丙沙星 (-7.94 kcal/mol) 相当。伊卡西诺 (-7.46 kJ/mol) 对 1N67 的结合能与亚胺培南 (7.29 kJ/mol) 和环丙沙星 (-7.40 kJ/mol) 相当。伊卡西诺和伊卡西酮的结合能分别为 -6.40 kJ/mol 和 -6.75 kJ/mol,对 2ZCO 的亲和力与环丙沙星 (-6.49 kJ/mol) 相当。伊卡西诺 (-6.44 kJ/mol) 和伊卡西酮 (-6.80 kJ/mol) 对 4H8E 的结合能与环丙沙星 (-6.85 kJ/mol) 相当,而伊卡西诺 (-7.55 kJ/mol) 对环丙沙星 (-8.08 kJ/mol) 的结合能与环丙沙星 (-8.08 kJ/mol) 相当。伊卡西诺和伊卡西酮满足 Lipinski 的药物相似性条件。这两种化合物都显示出作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疾病的抗菌剂的前景。
作者高亚民 1,2,3,4,# , 方翠婷 1,2,3,4,# , 周彪 1,5,6 , HM Adnan Hameed 1,2,3,4 , 孙长利 3,7 , 田西荣 1,2,3,4 , 何静 1,2,4,8 , 韩杏丽 1,2,3,4 , 张涵1,2,4,9 , 李军 10 , 居建华 3,7 , 陈新文 6 , 钟南山 6 , 马俊英 3,7,* , 熊晓丽 1,2,3,6,* , 张天宇 1,2,3,4,6,* 单位 1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530,中国。 2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粤港澳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53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4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新西兰“一带一路”生物医药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530。5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 510180。6 广州国家实验室,广州 510005。7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广州 510301。8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肥 230601。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肥 230026。10 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免疫化学研究所、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1210。
辅激活因子相关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1 (CARM1) 是一种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它在翻译后修饰调节 RNA 生成和加工多个水平的蛋白质。其底物包括组蛋白、转录因子、转录共调节因子和剪接因子。CARM1 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中过度表达,并且经常促进转录因子程序,这些程序被选为转化细胞状态的驱动因素,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因子成瘾。针对这些致癌转录因子途径很困难,但可以通过去除它们所依赖的关键辅激活因子的活性来解决。 CARM1 广泛表达,其 KO 对胚胎发育的危害小于精氨酸甲基转移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1 和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 5 的缺失,这表明 CARM1 的治疗靶向性可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这里,我们将总结从小鼠研究中收集到的 CARM1 的正常体内功能,扩展受 CARM1 调控的转录途径,最后重点介绍最近在不同生物环境中确定 CARM1 致癌特性的研究。本综述旨在激发人们对开发针对 CARM1 的人类药物疗法的兴趣,因为目前尚无可用于临床试验的 CARM1 抑制剂。
亲爱的编辑,根据对临床前和临床数据的最新审查 (Repova 等人,2022),我们讨论了几种心血管疗法中焦虑治疗的新潜力。我们在一项包括对照组的小型观察性实用试验 (Kellner 等人,2023) 中,首次提供了心脏病学上已证实的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沙库巴曲/缬沙坦 (S/V) 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HFrEF) 患者 (焦虑是这些患者的常见症状) 治疗一周后的急性抗焦虑作用。在 S/V 治疗下,当对心力衰竭的改善进行统计控制时,这种急性抗焦虑作用仍然存在。我们对潜在机制的先验假设是,S/V 抑制脑啡肽酶会增加血浆心房钠尿肽 (ANP),而 ANP 在人体中具有急性抗焦虑样作用 (Wiedemann 等人,2001)。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S/V 一周后血浆 ANP 并未显著升高。Kobalava 等人 (2016) 使用血浆环鸟苷酸 (cGMP) 水平作为脑啡肽酶抑制的标志物,cGMP 是由 ANP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偶联受体产生的。他们显示在 HFrEF 患者接受一周的 S/V 治疗后,cGMP 显著增加,但根据我们的数据,血浆 ANP 并未增加。然而,由于 ANP 降解迅速且测量复杂,因此是一种难以分析的物。现在我们对上述研究中血浆样本中的 cGMP 进行了测定,假设其在 S/V 治疗一周后显著增加,并进一步研究了 cGMP 变化与 S/V 抗焦虑作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