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虽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免受贩运者非法获取化学品的企图,但法律地位不明确或存在争议或在任何时候都不受国际公认政府有效控制的领土,更有可能成为非法经营者的目标。导致前体管制脆弱性的情况各不相同,包括政治不稳定、各种形式的冲突和未解决的领土争端、内战或长期内乱和冲突后局势(存在此类情况的地方称为冲突国家或冲突地区),以及由于任何其他原因缺乏公认的国家主管当局。特定国家的脆弱性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就未来五年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动态和挑战将如何展开发表了看法;技术领导力如何日益成为国家实力和战略竞争的核心;以及区域合作的机会。讨论将考虑:大国竞争如何影响全球安全联盟和战略联盟;在南海和其他重要海上航线的领土争端中加强区域安全框架和促进稳定所需的具体措施;人工智能、5G 网络、空间技术、半导体、先进电信和生物技术对区域安全的战略意义;以及如何将这些进步负责任地融入国防战略。
亚太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和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正迅速成为当今国际体系的核心。亚太地区也是 21 世纪第一个新兴大国的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中国的崛起并非易事。近年来,北京一直在对其军事力量进行现代化改造,采取更加自信的行动,并加大了升级风险,尤其是在其近海的领土争端方面。因此,本报告的目的是概述美国对该地区防御战略的关键要素——该战略基于持久的全球领导和参与大战略,但也承认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带来的新挑战。
国际特赦组织是一个拥有 1000 万人的运动,它动员每个人的人性,并发起变革运动,以便我们都能享受人权。我们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当权者信守承诺、尊重国际法并承担责任的世界。我们独立于任何政府、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利益或宗教,主要由我们的会员和个人捐款资助。我们相信,与世界各地的人民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国际特赦组织是公正的。我们对主权、领土争端或可能为实施自决权而采取的国际政治或法律安排等问题不持任何立场。本报告根据我们在一年中监测的国家进行组织。一般来说,它们是独立国家,对其领土上的人权状况负责。
伯利兹(1973 年以前称为英属洪都拉斯)于 1981 年 9 月 21 日脱离英国独立,尽管英国和危地马拉对伯利兹领土存在争议。英国仍然在伯利兹驻军,最初是应政府和联合国的要求,以保证其领土完整。1988 年之前,解决争端的所有努力,包括一些支持伯利兹独立的联合国大会决议,都没有取得重大成果。伯利兹和危地马拉官员组成的联合委员会于 1988 年开始谈判解决争端。经过多次会议,直到 1991 年 1 月危地马拉总统 J. Serrano Elias 领导的新政府成立后,危地马拉才启动承认伯利兹的进程。1991 年 8 月,危地马拉政府宣布承认伯利兹人民的自决权,并宣布将继续进行谈判,以最终解决领土争端。两国同意,在达成最终协议后,将在两国举行全民公投。在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发展有效的指挥和控制 (C2) 结构以支持其域外军事行动方面面临的挑战。北京不断扩大的全球利益、未解决的领土争端和不断增加的经济机会需要强大的军事存在,中国希望通过一支熟练的域外作战部队来实现这一点。然而,目前中央军委 (CMC) 及其联合参谋部 (JSD) 内部的决策过程过于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并削弱了第一岛链以外单位级行动的自主性。本文指出,需要改进跨部门协作、战区指挥职责和整体全球 C2 基础设施,以创建一支更有效、更自主的部队。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中国在战区和各军种之间的分工方式以及政委在区域外行动中的作用。文章的结论是,除非中国做出这些必要的改变,否则它将难以保护其日益增长的全球利益。
另一个可能对我们未来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能源。能源几乎是现代生活所有方面必不可少的——这一事实使其成为一种真正的战略商品,对盟国安全具有诸多影响。事实上,围绕能源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挑战既多又深:欧洲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日益增加;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许多能源生产国和过境国的政治不稳定;涉及能源和其他资源的争夺的领土争端;针对炼油厂、管道和发电厂的恐怖袭击;重要海上咽喉要道的海盗活动;以及针对智能电网和控制系统的网络攻击。最后,还有军事行动的能源挑战:由于军队部署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后勤和财政负担不断增加,因此引入能源效率措施成为一项战略要务。
伯利兹(1973 年以前称为英属洪都拉斯)于 1981 年 9 月 21 日脱离英国独立,尽管英国和危地马拉对伯利兹领土存在争议。英国仍驻扎在伯利兹,最初是应该国政府和联合国的要求,以保证其领土完整。1988 年之前,为解决争端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联合国大会支持伯利兹独立的一些决议,都没有取得重大成果。伯利兹和危地马拉官员组成的联合委员会于 1988 年开始谈判解决争端。经过多次会议,直到 1991 年 1 月危地马拉总统 J. 塞拉诺·埃利亚斯领导的新政府成立后,危地马拉才启动承认伯利兹的进程。 1991 年 8 月,危地马拉政府宣布承认伯利兹人民的自决权,并宣布将继续进行谈判,以最终解决领土争端。两国同意,在达成最终协议后,将提交两国全民公投。
南海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领土争端地区之一。七个沿海国家对南海重叠部分的主权存在争议,美国也保持着有影响力的海军存在。南海鱼类和碳氢化合物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是投射力量的场所。全球三分之一的贸易每年经过南海。本文旨在揭示南海冲突对中国战略前景的影响,并从三个理论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建构主义、现实主义和分解主义。本文最后断言,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表明了一种基于进攻性现实主义原则的战略前景。咄咄逼人的言论,加上海军现代化、岛屿建设、打破现状的意愿以及缺乏有意义的机构合作,表明北京主要关心的是积累权力并最终实现亚太地区的权力过渡。尽管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环境是这种观点的主要因果机制,但本文认为国家历史和身份认同是北京更倾向于采取这种进攻性战略观点的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空战和海战 这场冲突于 1982 年 4 月 2 日爆发,爆发国为英国和当时由军政府统治的阿根廷。该事件的根源在于两国之间关于福克兰群岛主权的一场非常古老的争端。福克兰群岛的面积相当于北爱尔兰的面积,位于阿根廷大西洋海岸几百公里外。西班牙人在 16 世纪先后发现了该岛,随后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 (John Davis) 于 1592 年也发现了该岛。从 18 世纪开始,该岛成为西班牙(当时独立的阿根廷)与英国之间领土争端的根源。联合起来。1982年,阿根廷执政的军政府面临日益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困难,决定采取军事行动,以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阿根廷武装部队入侵了该群岛,当时该群岛的居民不足 3,000 人,以及同样在英国主权之下的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这是罗萨里奥行动。英国政府随即决定使用武力捍卫英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一周之内,皇家海军就集结了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和一支两栖攻击部队。总共有 28,000 名英国士兵在 25 天内跨越了英国与福克兰群岛之间近 13,000 公里的距离。阿根廷武装部队拥有 10,000 名地面士兵和 35 架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