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描述了一种现象学方法,用于自动确定正负介电泳 (DEP) 的频率范围——一种可用于大规模并行微纳米组装的电动力。实验装置由带有金微电极阵列的微加工芯片组成,该芯片连接到一个函数发生器,该函数发生器能够数字控制 1 V(峰峰值)的交流信号和 10 kHz 至 1 MHz 范围内的各种频率。乳胶微珠(直径 3 µ m)的悬浮液在 DEP 力的影响下被吸引或排斥在微电极上,这是施加频率的函数。珠子运动的视频通过连接到显微镜的数码相机捕捉。OpenCV 软件包用于对图像进行数字分析并识别珠子。通过人工智能 (AI) 算法比较已识别珠子的连续帧位置,该算法确定微珠的云行为,并通过算法确定珠子是否受到电极的吸引或排斥。根据确定的珠子行为,算法将增加或减少应用的频率并执行由计算机控制的函数发生器的数字命令。因此,研究平台的运行完全自动化。AI 引导平台已确定正 DEP (pDEP) 在 500 kHz 频率以下活跃,负 DEP (nDEP) 在 1 MHz 频率以上有证据,交叉频率在 500 kHz 和 1 MHz 之间。这些结果与之前发表的通过实验确定的乳胶微珠的频率相关 DEP 行为一致。本研究描述的由实时 AI 引导反馈回路辅助的现象学方法将有助于主动操纵系统以实现期望的现象学结果,例如在电极处收集粒子,即使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法进行基于模型的预测。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发电和配电系统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发电、输电和配电将出现混乱。这是因为可再生能源 (RES) 产生的能源的传输和分配难以控制,这是由于这些能源的不稳定性及其能源的间歇性造成的。因此,由于 RES 的高渗透率影响,保持风力发电流的动态稳定性和控制网络频率变得更具挑战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功率共享方法的风力储能系统控制算法,以保持风力发电流的动态稳定性和电网频率的控制。为了保持网络稳定性,安装了储能系统 (电池) 来存储多余的风力,而不会将其投入二次/卸载负载 (SL),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力涡轮机发电的功率损失。结果表明,与比例积分微分 (PID) 控制器相比,使用模糊逻辑 (FL) 控制器可以显著降低风能流的暂态时间和频率的波动率。
为在移动业务根据第 9.21 款寻求与在第 5.312 款所述国家运营的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ARNS)达成协议时识别可能受影响的主管部门,如第 5.316B 款所规定,应使用下面所示的协调距离(移动业务基站与可能受影响的 ARNS 站之间的距离)。
体感皮层中的微刺激可以唤起人工触觉感知,并且可以整合到双向脑机接口 (BCI) 中,以在受伤或患病后恢复功能。然而,人们对刺激参数本身如何影响感知知之甚少。在这里,我们通过植入患有颈脊髓损伤的人类参与者的体感皮层中的微电极阵列进行刺激,并改变刺激幅度、持续时间和频率。增加幅度和持续时间会增加所有测试电极上的感知强度。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发现增加频率会在某些电极上引起更强烈的感知,但在大多数电极上引起的感知强度会降低。电极分为三组,它们会唤起不同的感知品质,这些品质取决于刺激频率并在皮层中进行空间组织。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体感皮层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将促进双向 BCI 刺激策略的原则性发展。
摘要 — 无线电力传输 (WPT) 系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交流电源驱动的线圈上传输大量电力。本文讨论如何确定最佳交流电源频率以实现最大 WPT。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宽范围频率扫描确定最佳频率,但实际上重要的是在几次频率试验中发现它。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方波输入功率信号的频率发现策略。该策略避免了长时间耗时的扫描过程,因为了解方波输入的响应。应用基于自动多尺度的峰值检测 (AMPD) 算法在每次数据样本增量迭代中选择初始峰值发现,以便进一步分析通过计算误差参数找到一组峰值模式。
它们之间的引力红移,从而得出它们的高度差。这种研究方法是由德国科学基金会 (DFG) 合作研究中心 1128 (“geo-Q”) 的物理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共同开展的。当今最精确的原子钟基于光学跃迁。这种光学钟可以提供稳定的频率,分数不确定度仅为几个 10 –18 。这比实现时间单位 SI 秒的最佳铯喷泉钟精确约 100 倍。然而,使用卫星频率传输的时钟比较限制在 10 –16 附近的频率分辨率。为此,PTB 和巴黎两所法国研究所(空间参考系统、LNE-SYRTE 和激光物理实验室、LPL)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光纤连接的研究。
2000 年代初频率梳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光学频率(即几百太赫兹)的计量学,并刺激了以光学跃迁为参考的新一代原子钟的发展。这些梳子由飞秒脉冲激光器制成,是当今在光域时钟与微波域主要标准之间以及在不同频率运行的两个光时钟之间进行频率比较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 LNE-SYRTE 开展的各种工作,旨在表征这些设备,并使它们达到一定的性能水平,从而不会限制使用实验室时钟进行的测量。
BT 基板。封装在中介层和 BGA 基板之间有底部填充环氧树脂,并用无铅焊料进行凸块处理。标准可靠性测试是按照 JEDEC 条件“B”进行的热循环,温度为 –55 至 125 摄氏度,每小时两次。测试结果表显示在本文末尾。对于所有可靠性测试,都要对要测试的样品进行 0 次预筛选。读数在 250 次循环、500 次循环、750 次循环和 1000 次循环时完成。高频电容测量不同值的小值旁路电容器可一起使用以进行阻抗频率整形。较小值的电容器可用于非旁路应用,并提供更高的有效工作频率。下面和图 6 中绘制的是 0.304 nfd 和 14.8 nfd 电容器样本在 1 MHz 至 6 GHz 范围内测试的结果。 SR点分别约为1.4 GHz和175 Mhz。
摘要 — 射频识别 (RFID) 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用于电子识别、定位和跟踪产品、资产和人员。RFID 已成为构建实时定位系统 (RTLS) 的主要手段之一,该系统使用简单、廉价的标签(附在或嵌入物体中)和读取器(接收来自这些标签的无线信号以确定其位置)实时跟踪和识别物体的位置。大多数 RFID 标签定位技术严重依赖于对读取器和标签之间距离的精确估计。传统上,距离信息是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RSSI) 获得的。这种方法不准确,特别是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到达相位差 (PDOA) 的最新发展允许相干信号处理以提高距离估计性能。利用多个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范围估计性能。在本文中,我们重点研究基于多频的技术,以实现无源或半无源 RFID 标签范围估计的几个重要优势。使用精心设计的多个频率可以实现有效的相位上卷和消除 PDOA 方法中可能遇到的范围模糊问题。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当信号在某些频率上高度衰落时,基于多频的技术可提供频率分集以实现稳健的范围估计。这些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各种应用中 RFID 标签的范围估计精度,还可以在具有挑战性的场景中实现稳健的范围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