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发表的文章的版本中,“致谢”部分缺少以下文本:“本文是协调的海浪气候项目(CowClip)小组的贡献,该小组曾在海上海洋气象和海洋学的正式工作计划中工作。IMO数据来自澳大利亚综合海洋观察系统(IMOS) - IMOS由国家协作研究基础设施策略(NCRIS)启用。我们还要感谢欧洲航天局气候变化计划(CCI)提供了Sea State CCI数据集。”现在已将其插入文章的HTML和PDF版本中
深海丘陵产生的内波被认为是底部强化混合和地转动量汇的重要来源。先前的作者利用贝尔理论计算出地转流产生的背风波或正压潮汐产生的内潮,但从未同时计算过两者。然而,贝尔理论表明两者是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说,正压潮汐的存在会改变背风波的产生,而地转(时间平均)流的存在会改变内潮汐的产生。在这里,我们扩展了贝尔理论以包含多种潮汐成分。利用这一扩展理论,我们使用深海丘陵谱、模型得出的深海海洋分层和地转流估计值以及八个主要成分的 TPX08 潮汐速度重新计算了全球波浪能量和动量通量。由于潮汐的影响,流入背风波的能量通量被抑制了 13%–19%。产生的波通量主要由半日潮(M2)及其谐波和组合所主导,最强的通量发生在洋中脊沿线。由于地转深海流的多普勒频移,内潮的产生非常不对称,55%–63% 的波能通量(和应力)指向上游,与地转流相反。因此,在洋中脊附近,内潮的产生会产生一个净波应力,其量级可达 0.01–0.1 N m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