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世纪国际汉语电脑教学研讨会和工作坊》(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Workshops on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21st Century, TCLT, http://www.tclt.us )(简称 《国际汉语电脑教学研讨会》)原名《北美汉语电脑教学研讨会》, 2000 年由美国纽约州汉弥尔 顿大学( Hamilton College )发起,以专门讨论计算机辅助中文教学并提供多种讲习班介绍最新计 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与软件着称。首届会议于 2000 年 6 月 8 日至 6 月 11 日在汉弥尔顿大学召开并成立常 设委员会;第二届会议由汉弥尔顿大学与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共同主办于 2002 年 6 月 7 日至 6 月 9 日在耶鲁大学召开;第三届会议由汉弥尔顿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共同 主办于 2004 年 5 月 28 日至 5 月 30 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由于国际参会者大量增多更名为《第三届 国际汉语电脑教学研讨会》;第四届会议由汉弥尔顿大学与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共同主办于 2006 年 5 月 5 日至 5 月 7 日在南加州大学召开;第五届会议由汉弥尔顿大学与 澳门大学( University of Macau )共同主办于 2008 年 6 月 6 日至 6 月 8 日在澳门大学召开;第六届会议 由汉弥尔顿大学与俄亥俄州立大学(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共同主办于 2010 年 6 月 12 日至 6 月 14 日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召开。本届会议由汉弥尔顿大学与夏威夷大学( University of Hawai ‘ i at M ā noa )共同主办于 2012 年 5 月 25 日至 5 月 27 日在夏威夷大学召开。 《国际汉语电脑教学研讨会》自开 办以来累计历届参会院校达近 200 所,与会学者 600 余人,来自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香港,中国;chungtingchau@cuhk.edu.hk (ECTC);kwongtc@link.cuhk.edu.hk (TCK);danielpang@link.cuhk.edu.hk (CKP);michellechan.lt@gmail.com (LTC);andrewmchan@cuhk.edu.hk (AMLC);yao2068@cuhk.edu.hk (XY) 2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系,香港,中国;sltam@connect.polyu.hk (JSLT);william-cs.tai@polyu.edu.hk (WCST) 3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科技学院食品及健康科学系,香港,中国; swchan@thei.edu.hk 4 香港大学药理学及药剂学系,香港,中国;gphleung@hku.hk * 通信地址:yiuwakwan@cuhk.edu.hk † 这些作者对这项工作的贡献相同。
Ŷ Aalt University Ŷ Aalt University Ŷ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mec Imec 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Mainz 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Mainz Moscow Institute of Physical Technology Moscow Institute of Physical Technology Palatsk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alatsky University Ŷ Kütech Cutech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ausann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University of Basel University of Basel University of Basel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Waltermeissner Institute Waltermeissner Institute et al. et al.
ICUAS 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Randal Beard 博士 美国杨百翰大学Pascual Campoy博士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陈明明博士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陈阳泉博士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Mario Sarcinelli-Filho 圣灵联邦大学博士,巴西Rogelio Lozano 法国贡比涅科技大学Paul Oh 博士美国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西班牙塞维利亚阿尼巴尔·奥莱罗大学Fulvia Quagliotti 博士 意大利都灵理工学院Matthew J. Rutherford 博士 美国丹佛大学Salah Sukkarieh 博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Youmin 张 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 国际咨询委员会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Stjepan Bogdan 大学 David Casbeer 空军研究实验室 - 美国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 Ben M. Chen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 Y.-Q.Chen 美国默塞德加利福尼亚大学 Hugo Rodriguez Cortez CINVESTAV,墨西哥 Jorge Diaz Khalifa 大学,阿联酋 Mario Sarcinelli-Filho 圣灵联邦大学,巴西 意大利 Anna Konert Lazarski 波兰华沙大学Rogelio Lozano 法国贡比涅理工大学 James Morrison KAIST,韩国 Tiago Oliveira 葡萄牙空军 Anibal Ollero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 Zalman Palmor 以色列理工大学 裴海龙 中国华南理工大学 塞浦路斯 Rajnikant Sharma 辛辛那提大学, 美国 Karl Stol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P. B. Sujit 国际信息技术学院 印度德里 ICUAS 协会联络员 Kimon P. Valavanis 美国丹佛大学 A DVISORY C 委员会 – 希腊 Zoe Doulgeri 亚里士多德 塞萨洛尼基大学 George Fourlas 塞萨洛尼基大学 Backs
kyoto-su.ac.jp › ~ueno › 讲义 PDF 2016 年 3 月 15 日 — 2016 年 3 月 15 日 Morey,“人体工程学:制造工厂中的福利或联谊工作”,... Frederic G. Coburn,“就业”美国海军飞机的问题...
10:05-10:35非平衡稳态和机制,用于在铁磁铁中产生镁化学电位,并具有两种磁场Arakawa Naoya(Toho University)(Toho University)“非平衡稳态和机制”
ICUAS 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Randal Beard 博士 美国杨百翰大学Pascual Campoy 博士 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陈本民博士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陈阳泉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Mario Sarcinelli-Filho 博士 巴西圣灵联邦大学法国贡比涅罗杰里奥·洛扎诺工业大学Paul Oh 博士 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西班牙塞维利亚阿尼巴尔奥列罗大学Fulvia Quagliotti 博士 意大利都灵理工学院马修·J·卢瑟福博士 美国丹佛大学Salah Sukkarieh 博士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张友民 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 国际咨询委员会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斯捷潘博格丹大学 David Casbeer 美国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空军研究实验室 Ben M. Chen 中国香港中文大学 Y.-Q. Chen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默塞德分校 Hugo rodríguez Cortez Cinvethav,墨西哥 Jorge Diaz Khalifa 大学,阿联酋 Mario Sarcineli-Filho 巴西埃斯皮里图联邦大学 thor fossen 大学 波兰华沙拉扎尔斯基大学 Rogelio Lozano 法国贡比涅理工大学 James Morrison Kaista,韩国 TIAGO Oliveira 葡萄牙空军 Anibal Ollero 塞维利亚大学 俄罗斯理工大学,塞浦路斯 Rajnikant Sharma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 Karl Stol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PB Sujit 印度德里国际信息技术公司 Icuas 协会联络员 Kimon P. Valavanis 美国丹佛大学 a dvisory zorry Fourlas 色萨利大学 Antonios Gasterates 色雷斯德谟克利特大学 Petros Groumpos 帕特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