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釉质形成不全症被定义为一组复杂的遗传性牙釉质缺陷,与全身性疾病的证据无关。它可以影响乳牙和/或恒牙的全部或部分牙齿。AI 的患病率根据不同的研究而有所不同,从 1/700 到 1/14,000 [1,2]。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诊断或人口统计标准或研究人群中的突变基因所致。文献中报道了 AI 的不同分类,通常与表型特征(临床和放射学外观)或疾病遗传方式的描述(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有关。临床上根据牙釉质类型已确认四种类型的 AI:1 型(牙釉质数量不足的发育不全); 2 型(牙釉质不成熟,牙釉质不透明且呈白垩状)、3 型(钙化不足,特征是牙釉质矿化程度低且数量正常)和 4 型(发育不全-牙釉质不成熟,伴有牛牙症)。在某些分类中,4 型还与其他牙齿异常有关,例如多颗阻生牙和先天性缺牙 [3-5]。牙釉质形成不全症的相关问题包括牙菌斑沉积发生率增加和随之而来的牙龈炎、牙齿敏感、由于牙齿快速磨损导致的垂直距离损失、外观不佳以及可能需要终生进行广泛的修复护理。此外,还需要考虑心理问题,主要与这些患者报告的由于其笑容不美观而导致的社交困难有关。治疗患有牙釉质形成不全症 (AI) 的年轻患者面临的挑战很多,预防是任何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武器 [6,7]。当已知牙齿易受伤害时,这一点尤其重要。本报告描述了一名 4 岁年轻患者牙釉质形成不全症的预防策略,并进行了 18 个月的随访。
摘要 龋齿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种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导致牙齿钙化组织的局部溶解和破坏。它是一种由宿主、病原体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变形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等微生物是引起和发展龋齿的主要致病菌种。印度调查显示,学龄儿童的龋齿患病率为 58%。美国人口调查显示,儿童的龋齿患病率为 45.3%,成人的龋齿患病率为 93.8%。如果我们能够彻底根除龋齿,那么无论是使用再矿化剂进行预防还是使用修复材料进行治疗,牙科治疗的费用都可以大大降低。因此,社区健康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消除这种疾病。龋齿疫苗的开发对根除这种微生物疾病大有裨益。关键词:龋齿、传染病、微生物、变形链球菌、预防、龋齿疫苗。版权所有@2020: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根据知识共享署名许可条款分发,允许在任何媒体中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用于非商业用途(非商业或 CC-BY-NC),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有效和成功的治疗决策的关键是准确的诊断。诊断邻面病变最常用的方法是临床医生对牙科射线照片的视觉解释,称为咬翼片。然而,研究表明,由于射线曝光技术和操作员对射线照片的解释等多种因素,诊断准确性存在很大差异。随着数字射线照相术的发展,技术问题已经得到改善,但操作员的视觉解释仍然缺乏可靠性。Gordon Christensen 的 CR 临床医生报告讨论了对早期病变的评估,并报告说,与实际挖掘相同病变相比,所测试的所有射线照相系统均未显示病变进展到牙本质的全部程度 (3)。当然,需要一种更客观的评估和诊断病变的方法。
随着人们认识到龋齿的发生发展依赖于病理因素和保护因素之间的平衡,当病理因素占主导地位时龋齿就会发展,而当保护因素占主导地位时龋齿则可以被阻止或逆转,龋齿病变的治疗原则逐渐转向对牙釉质病变进行预防性治疗,这样病变才有机会逆转。1–3 为了实施预防性治疗,需要在早期发现龋齿病变。然而,由于龋齿的解剖位置,早期发现龋齿可能很困难,尤其是邻面龋齿。研究发现,75% 的邻面病变位于接触区,25% 位于接触区下方,这使得视觉检测变得复杂。4 因此,当弱化的边缘脊破裂并形成空洞时,通常会检测到邻面病变。5 因此,仅通过目视检查可能会低估邻面龋病的数量。射线检查是另一种检测邻面病变的常用方法,但众所周知,射线检查通常会在晚期阶段检测到龋病,而这些龋病已经超出了再矿化干预的范围。此外,使用电离辐射会使患者面临风险,因此需要考虑替代方法来检测邻面病变。由于目视检查在检测早期邻面龋病方面的表现不够,因此已经开发了增强的视觉评分系统。其中之一是国际龋齿检测和评估系统 (ICDAS),大量研究报告称,该系统是一种准确且可重复的方法,可以检测早期病变,也可以检测病变的纵向变化。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