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是一种口服多靶标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中国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第三线治疗。神经毒性的报道较少。后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特征是头痛,癫痫发作,脑病和视觉障碍,以及在神经图像上可见的焦距可逆血管生成性水肿。在这里,我们在与Anlotinib相关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提出了PRES病例。一名37岁的女性患者,患有糖尿病病史,经过大量的SCLC在三线化疗后接受了急诊症。后来的十个周期,患者经历了视觉障碍,并根据脑电磁共振获得的白质的典型脱髓鞘被诊断出患有PRES。在Anlotinib治疗期间,患者没有出现抗VEGF治疗诱导的高血压。随后,患者停止了Anlotinib,但她没有从症状中恢复过来。我们还总结了文献中由抗血管生成药物引起的50例PRES病例的特征。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文献综述,抗血管生成药物引起的PRES的发生率很低,并且症状可以在停止药物后解决。但是,某些情况仍然具有较差的预后,而潜在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对PRES的早期检测和治疗对于医生至关重要。
安罗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有治疗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安罗替尼在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中的抗肿瘤活性和分子机制。使用人 CRC 细胞体外和体内模型分析了安罗替尼的抗血管生成、抗转移、抗增殖和抗多药耐药功效。结果表明,安罗替尼增强 CRC 细胞的化学敏感性,并抑制其增殖。除了抑制 MET 信号通路外,安罗替尼还抑制 CRC 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此外,安罗替尼可阻止 VEGF 诱导的血管生成和 N-钙粘蛋白 (CDH2) 诱导的细胞迁移,并逆转 ATP 结合盒亚家族 B 成员 1 (ABCB1) 介导的 CRC 多药耐药性。 CRC肝转移及皮下移植瘤模型证实安罗替尼可抑制CRC细胞增殖及肝转移,此观察结果提示安罗替尼与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弱血管生成、转移、增殖及多药耐药,为转移性CR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目的: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开发的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我们回顾性评估了中国一线或二线全身治疗失败的转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中化疗联合安罗替尼与单纯化疗的毒性和临床疗效。患者和方法:在这项回顾性试验中,河南省肿瘤医院的 94 例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了化疗联合安罗替尼 (n = 41) 或单纯化疗 (n = 53)。我们记录了客观缓解率 (ORR)、疾病控制率 (DCR)、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不良事件 (AE)。结果:在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中,11 例患者 (27%) 获得 PR (部分缓解),21 例患者 (51%) 获得 SD (疾病稳定),ORR 为 27%,DCR 为 78%。单纯化疗组有 8 例 (15%) 患者获得 PR,19 例 (36%) 患者获得 SD,ORR 为 15%,DCR 为 51%。联合组的 ORR 略高于化疗组 (27% vs 15%,p > 0.05),但并不明显。此外,联合组的 DCR 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 (78% vs 51%,p=0.007)。随访结束时,联合组患者的中位 PFS 比化疗组患者长 1.5 个月;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0 vs 3.5,p=0.002)。最终分析时未实现中位 OS。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耐受性良好且可控制。总体而言,大多数毒性仅限于 I 级或 II 级,耐受性和控制性良好。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一线或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 NSCLC 患者,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可能是一种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安罗替尼、化疗、毒性、疗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现实环境下安罗替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aHCC)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以安罗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aHCC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患者与方法:数据来源于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接受安罗替尼单药一线治疗的62例aHCC患者。患者接受安罗替尼单药治疗,如发生不可接受或严重的不良事件(AE)或无法抑制肿瘤进展,则可能中断、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结果:62例患者中,最佳总体缓解评估中,完全缓解(CR;19.4%)12例,部分缓解(PR;27.4%)17例,疾病稳定(SD;40.3%)25例,疾病进展(PD;14.5%)8例。ORR和DCR分别为46.8%和87.1%。在疾病进展后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的11例患者中,3例(27.3%)获得CR,1例(9.1%)获得PR,3例(27.3%)获得SD,4例(36.4%)获得PD。因此,ORR和DCR分别为36.4%和63.6%。安罗替尼单药治疗的中位 PFS 为 7.37 个月(95% 置信区间 [CI]:5.88–8.86),中位 OS 未达到。95.2% 的患者在安罗替尼单药治疗期间发生 AE,最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症(51.6%)。≥3 级 AE 的发生率为 38.7%。结论:安罗替尼作为 aHCC 患者的一线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疾病进展后使用 TKI 和 PD-1 抑制剂治疗也显示出初步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安罗替尼-TKI 和 PD-1 抑制剂序贯治疗可能是 aHCC 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关键词:肝细胞癌,安罗替尼,序贯疗法,现实世界
摘要: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 (PSC GBM) 是一种罕见疾病,治疗选择有限。本文我们描述了一例用安罗替尼治疗的 PSC GBM 病例。分子表征证实患者存在 MGMT 启动子未甲基化、IDH 野生型、FGFR3 p.S249C 和 p53 p.V73fs 突变。安罗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 VEGFR2/3、FGFR1-4、PDGFRα/β 和 c-kit。在髓外侵袭部位肿瘤部分切除后,患者每天口服一次 12 毫克安罗替尼(第 1-14 天,21 天为一个周期),联合伊立替康化疗(第 1 天和第 8 天,21 天为一个周期)。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缓解和部分反应,并维持了超过 10 个月的随访。本病例研究显示FGFR3 S249C可能成为安罗替尼治疗PSC GBM的新标志物,也为分子诊断和精准医疗提供了又一有力支持。关键词:脊髓胶质母细胞瘤,FGFR3突变,安罗替尼,靶向治疗,精准医疗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e “ Board ”) of 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 (the “ Company ”, together with its subsidiaries, the “ Group ”) announces that the phase III clinical study(ALTN-III-04)of Anlotinib Hydrochloride Capsule, a Category 1 innovative drug self-developed by the Group,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unresectable or转移性软组织肉瘤已通过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完成了协议规定的临时分析,确定主要研究终点无进展生存率(PFS)符合协议的预定义优势阈值,并且次要端点总生存率(OS)的总体生存率(OS)呈良好的趋势。该小组已与中国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的药物评估中心(CDE)有关此适应症的营销申请,并获得了CDE的同意,以提交营销申请,以提交此额外的一线盐酸盐氯化物盐和化学疗法的一线指示。小组将在不久的将来提交营销申请。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董事会”)宣布,该集团自发开发的1类自发性药物的III期研究(TQB2450-IIII-10)与化学术相结合,并结合了该集团的自我开发的1类自发性,并结合了化学的组合,胶囊与tislelizumab注射与化学疗法结合使用,用于对先进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的一线治疗,已完成其协议规定的截期分析,而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确定主要的研究端点端点生存率(PFS)的越来越多。 该小组已与中国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NMPA)的药物评估中心(CDE)进行了有关指示营销申请的沟通,并已获得CDE的书面同意,以提交Benmelstobart Intionection和Anlotinib Intionection和Anlotinib盐酸盐的新一线指示。 小组将在不久的将来提交营销申请。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董事会”)宣布,该集团自发开发的1类自发性药物的III期研究(TQB2450-IIII-10)与化学术相结合,并结合了该集团的自我开发的1类自发性,并结合了化学的组合,胶囊与tislelizumab注射与化学疗法结合使用,用于对先进的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的一线治疗,已完成其协议规定的截期分析,而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确定主要的研究端点端点生存率(PFS)的越来越多。该小组已与中国国家医疗产品管理局(NMPA)的药物评估中心(CDE)进行了有关指示营销申请的沟通,并已获得CDE的书面同意,以提交Benmelstobart Intionection和Anlotinib Intionection和Anlotinib盐酸盐的新一线指示。小组将在不久的将来提交营销申请。
目的:分析晚期肉瘤患者的长期(> 12个月)给药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自2018年以来对具有可测量靶病变的晚期肉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定期服用牛lotinib> 12个月。收集了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数据,并使用Recist 1.1进行统计分析,以测量目标病变和肿瘤PFS时间作为主要终点。我们使用游泳者图来观察该药物的功效和持续时间,并采用了瀑布图来表达最佳的治疗效果。结果:该研究包括14名男性和8名女性患者,年龄从14岁到75岁(平均:44.82)。主要疾病包括肺泡软部分肉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等。转移部位是15例中的肺,四个病例中的淋巴结,三个病例中的多个部位。14例患者以前接受过化学疗法。目前的治疗方案仅在9例中是口服抗毒素,九例组合化疗以及四例免疫疗法(抗PD-1)的组合化疗。在四个(18.18%)病例中,最高的临床疗效是完全缓解(CR),五(22.73%)病例的部分反应(PR)和13例(59.09%)病例的稳定疾病,响应比值比为40.91%。CR,PR和稳定疾病组的平均PFS分别为16.50、14.50和29.31个月(P <0.05)。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手脚综合征,高血压和白细胞减少症。结论:对某些高级肉瘤的单药治疗或联合疗法可以更有效,更安全,并具有更大的维护和可接受的副作用。CR和PR水平的临床功效可能会预测某些晚期肉瘤的长期PF。关键词:Anlotinib,高级肉瘤,靶向治疗,免疫疗法,临床功效
摘要: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某地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23例为A组,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患者20例为B组,单纯接受安罗替尼干预的患者17例为C组。比较三组临床有效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的变化。评估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患者分化簇4(CD4)+ 、分化簇8(CD8)+ 及CD4 + /CD8 + 水平。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因素。评价三组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间ORR无明显差异(P>0.05)。A组DCR比例显著高于B、C组(P<0.05)。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显著升高,A组CD8+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PFS为6.03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肿瘤转移及治疗方案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可有效改善NSCLC患者的DCR、延长PFS,且该方案不会增加治疗期间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