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3 月 25 日 — 本许可证根据 1913 年 3 月 4 日批准的国会法案(37 州。832)的条款颁发,该法案管理准备、销售、易货……
摘要:牛巴贝斯虫病是由巴贝斯虫属的顶复门寄生虫引起的。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蜱传兽医疾病之一;牛巴贝斯虫是与该病最严重的临床症状相关的物种,并造成最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与化学预防和杀螨剂控制传播媒介相关的许多限制,人们采用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来对抗牛巴贝斯虫作为替代控制策略。然而,虽然这种策略是有效的,但与其生产相关的几个缺点促使人们研究生产疫苗的替代方法。因此,本综述讨论了开发抗牛巴贝斯虫疫苗的经典方法,并将其与最近的功能方法进行了比较,以突出后者在设计针对这种寄生虫的有效合成疫苗时的优势。
双梗巴贝斯虫是一种蜱传顶复门血液原虫,可引起牛巴贝斯虫病。目前用于治疗牛巴贝斯虫病的药物有几个缺点,包括毒性、无法有效清除寄生虫以及可能产生耐药性。寻找针对寄生虫必需和独特代谢途径的化合物是寻找替代药物治疗方法的合理方法。基于基因组序列和转录组学分析,可以推断无氧糖酵解是巴贝斯虫的主要三磷酸腺苷 (ATP) 供应,而乳酸脱氢酶 (LDH) 是该途径中必需的酶之一。此外,巴贝斯虫的 LDH 序列与其牛同源物不同,因此是一种潜在的化疗靶点,可减少寄生虫的 ATP 供应,但不减少宿主的 ATP 供应。已知棉酚是狭义牛巴贝斯虫和广义田鼠巴贝斯虫以及其他相关寄生虫中LDH的有效特异性抑制剂,但目前还没有关于狭义双芽巴贝斯虫寄生虫的此类数据。据此,我们表明LDH氨基酸序列在狭义巴贝斯虫中高度保守,但在广义巴贝斯虫中并非如此。对双芽巴贝斯虫LDH的预测性结构分析表明,与牛巴贝斯虫相比,与棉酚结合的关键氨基酸是保守的。棉酚对双芽巴贝斯虫的体外生长有显著(P < 0.0001)抑制作用,处理72小时后IC 50 为43.97 mM。在60 mM棉酚时观察到最大IC(IC 98)。然而,与暴露于 DMSO 的对照细胞相比,用 60 mM (IC 98 ) 棉酚培养牛 PBMC 时,观察到对细胞活力的显著影响。有趣的是,在 3% 氧气中培养的 B. bigemina 表达的 LDH 水平明显高于在含有 ~20% 氧气的环境条件下维持的寄生虫,并且对棉酚的抵抗力更强。总之,结果表明棉酚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抗 B. bigemina 感染药物,但应在体内研究中进一步评估治疗剂量下宿主毒性的风险。
目前,已有报道称阿托伐醌和 ELQs 通过破坏细胞色素 bc1 复合物来改变药物靶点,用于治疗人类巴贝斯虫病和疟疾 [19, 21, 22, 41, 43]。2019 年,韩国在人类血液中检测到一种类似 B. motasi 的寄生虫 [47],这表明 B. motasi 可能具有潜在的人畜共患性。因此,我们应该调查中国人类感染 B. motasi 的情况,并评估 B. motasi 的人畜共患潜力以及与细胞色素 bc1 复合物结合的抑制剂的影响。我们的数据显示,阿托伐醌、斯格马特林、粘噻唑、内毒素样喹诺酮 (ELQ)、抗霉素 A 和 NQNO 药物未来可用于治疗巴贝斯虫病。这些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是细胞色素 b 的突变,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