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烟囱废气加热水的热回收系统 (HRS)。本文通过实验手段对 Khaled 等人提出的一种名为“多管罐”的废热回收系统进行了优化。文中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组装和测试。为了研究改变头部形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两个不同的头部:一个圆柱形 (Cyl) 和一个锥形 (Con)。结果表明,锥形头部 (ConH) 的性能优于圆柱形头部 (CylH)。具体来说,在 275 分钟内,CylH 系统可将水温升高到最高 59 ◦ C,而 ConH 系统可将水温升高到 68 ◦ C。此外,在 400 分钟内,ConH 系统可将水温升高到 80 ◦ C。此外,经济和环境分析表明,当系统每月使用 140 次,每次 275 分钟时,ConH 系统可比 CylH 系统每月节省约 16 美元。此外,ConH 系统的投资回收期约为 CylH 系统的一半(6 个月)。最后,当系统每月使用 140 次时,ConH 系统可比 CylH 系统每年减少 2 吨二氧化碳排放。
聚酰亚胺通常通过两步工艺合成,其中涉及芳香族二酐与芳香族二胺的反应。该过程会形成中间体聚酰胺酸或聚酰胺酸酯前体,通常称为中间体。第二步是将聚酰胺酸进行热或化学酰亚胺化,从而形成具有酰胺键 (CONH) 的最终聚酰胺结构。
我们在此报告了对一组混合化合物的研究,其中具有不同 NO 释放能力的 3-R 取代的氧化呋喃部分(R = CH 3 、CONH 2 、CN、SO 2 C 6 H 5)与线粒体探针罗丹明B 结合。研究了每种产品在生理溶液、半胱氨酸存在下以及在 A549 肺腺癌细胞中释放 NO 的能力。评估了所有产品对上述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包括作为参考的结构相关但没有线粒体靶向的化合物。对于氧化呋喃 3 位带有-CH 3 和-CONH 2 基团的模型,只有靶向模型显示出显着的细胞毒活性,并且仅在最高浓度下,这与它们较弱的 NO 释放特性相符。相反,3 位强吸电子基团(如 -CN 和 -SO 2 C 6 H 5)的存在产生了抗癌剂,这可能是因为它们释放 NO 量高,并且能够通过共价结合抑制细胞蛋白。具体来说,含有 3-SO 2 C 6 H 5 取代的呋喃酮部分的罗丹明杂化物成为最有趣的产品,因为它在整个测试浓度范围内表现出高细胞毒性。该亚结构还与能够在溶酶体中积累的吩噻嗪支架相连。然而,发现针对这些 NO 供体呋喃酮亚结构的线粒体靶向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