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约 40% 的结肠直肠癌患者将发生结肠直肠肝转移 (CRLM)。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最有效方法是完全切除 CRLM。不幸的是,最初仅 10 – 15% 的 CRLM 被认为是可切除的。对于最初无法切除的 CRLM 患者,当前一线全身化疗 (sys-CT) 方案后的客观缓解率 (ORR) 为 40% 至 80%,完全切除率 (CRR) 为 25% 至 50%。当 CRLM 患者在诱导 sys-CT 后不适合完全切除时,二线 sys-CT 获得的 ORR 要低得多(介于 10% 和 30% 之间),因此 CRR 也很低(< 10%)。对于接受过一个或多个系统性化疗方案后无法切除的 CRLM 患者,肝动脉灌注 (HAI) 奥沙利铂可能是一种挽救性疗法,ORR 和 CRR 分别高达 60% 和 30%。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 HAI 奥沙利铂联合系统性化疗的强化策略作为挽救性治疗的疗效,适用于接受至少 2 个月的一线诱导系统性化疗后无法切除的 CRLM 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初次可切除组(80例)和初次不可切除组(76例)。对于初次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转化治疗(化疗+靶向治疗)联合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肝切除联合消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门静脉结扎及分期切除。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初次可切除组与初次不可切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6个月和17个月(P=0.001)。24例转化治疗成功后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52例转化治疗失败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20个月vs 15个月,P=0.034)。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最大直径<6 cm、转移瘤数≤4个是转化治疗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6例患者接受肝切除联合消融治疗,1例患者接受门静脉结扎及分期切除术。结论:肝转移瘤治疗应遵循规范化、个体化原则,对于初次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应尽可能追求转化治疗成功,肝转移瘤最大直径及转移瘤数与转化治疗成功率显著相关。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关键。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流行的恶性肿瘤,基于全球癌症天文台数据,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排名第二[1]。诊断后,约有20%的CRC患者在诊断时表现出遥远的转移,而最初被诊断为局部CRC的人中有将近一半最终发展为转移性疾病[2]。由于肝脏的独特微环境以及肝门静脉系统在收集肠血中的优势,肝脏成为CRC转移的主要部位,在疾病过程中影响多达50%的结直肠肝转移转移(CRLM)患者[3-5] [3-5]。令人遗憾的是,不到三分之一的CRLM患者有资格进行治愈的转移切除术,导致大部分屈服于肝衰竭[2-4]。
RTF21jun-0023 MOH-001062 使用工程人工报告细胞和人工抗原呈递细胞 (aAPC) 平台对接受辅助树突状细胞疫苗和抗 PD1 疗法 (nivolumab) 治疗后肝转移性结肠直肠癌 (CRLM) 和肝细胞癌 (HCC) 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新抗原筛选和验证
成像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肝胆管和胰腺肿瘤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放射学发现现在为肿瘤生物学,有助于预后和治疗选择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成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分子和免疫学特征的整合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治疗方法。因此,成像在确定最有可能受益于特定干预措施(包括手术,全身疗法和靶向治疗)的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发表在射线照相中的一篇文章探讨了与肝细胞癌(HCC),结直肠肝转移(CRLM)和胰管导管腺癌(PDAC)相关的基本预测成像特征,从而强调了他们对临床决策和患者抗癌症的影响。
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和肺(1)。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约15%~25%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同步性肝转移,另有15%~25%的患者在根治性切除原发病灶后会发生同步性肝转移。后一类患者由于绝大多数肝转移灶初期不适合做放射状(R0)切除术,必须接受一系列转化治疗,因此此类病变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较短(2-4)。相关研究显示,未接受治疗的肝转移患者中位OS仅为6.9个月,无法切除的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5%。相反,如果肝转移瘤能够完全切除,或者患者能够达到无疾病证据(NED)状态,则中位OS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高达30%–57%(5,6)。
根据您的要求在文中描述它。 文本更改:第 10 页,第 9-11 行;第 12 页,第 11-14 行 审稿人 B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了 Xu 等人的这篇手稿。作者描述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结直肠肝转移 (CRLM) 并随后接受切除术的患者。他们的目的是确定预测主要病理反应 (<50% 存活肿瘤细胞) 的因素。无病间隔 (DFI)、转移的数量和大小以及 RAS 状态是影响主要病理反应机会的独立因素。作者制作了一个列线图,该列线图经过内部验证并在亚组中进行测试。 要点: 评论 1:正如作者所承认的,没有外部验证。因此,我认为发布列线图为时过早。我建议省略这一点。 回复 1:感谢您的建议。缺乏外部验证是我们文章的局限性之一。因此,模型的可靠性并不理想。为了减少偏差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内部验证,随机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