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所有财务数据均基于持续经营 2 不包括商誉/资产减值、PPA 摊销、外汇损失和衍生品以及一次性监管费用和罚款 3 包括主要联营公司 - CelcomDigi Berhad,不包括 Ncell 4 不包括主要联营公司 - CelcomDigi Berhad 和 Ncell 5 国家贡献数据包括 (i) 6 家 OpCos [XL、Link Net、Dialog、Robi、Smart、EDOTCO(不包括 EDOTCO Myanmar)];(ii) Axiata 在马来西亚为马来西亚数字生态系统中的 7 家实体开展的业务(ADA Malaysia、Axiata Digital Labs Malaysia、Boost Malaysia、EDOTCO Malaysia、Axiata Group Berhad、Axiata Foundation、Axiata Enterprise);以及 (iii) CelcomDigi 是 Axiata 的重要主要联营公司,占 Axiata 在 CelcomDigi 的股份的 33.1%
注释:1 a2i = 渴望创新 2 MSMEs = 微型和小型和中型企业 3 衡量数字电信公司(包括 Celcom 和 Ncell)和基础设施服务的市场和社区的经济影响和价值创造 4 国家贡献数据包括 (i) 6 家 OpCos [XL、Link Net、Dialog、Robi、Smart、EDOTCO(不包括 EDOTCO Myanmar)];(ii) Axiata 在马来西亚为马来西亚数字生态系统的 7 个实体开展的业务(ADA Malaysia、Axiata Digital Labs Malaysia、Boost Malaysia、EDOTCO Malaysia、Axiata Group Berhad、Axiata Foundation、Axiata Enterprise);以及 (iii) CelcomDigi,它是 Axiata 的重要联营公司,占 Axiata 在 CelcomDigi 的股份的 33.1%; (ii) 亚通在马来西亚的 7 个实体的业务,作为马来西亚数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ADA Malaysia、Axiata Digital Labs Malaysia、Boost Malaysia、EDOTCO Malaysia、Axiata Group Berhad、Axiata Foundation、Axiata Enterprise); (iii) CelcomDigi 是亚通的主要联营公司,占亚通在 CelcomDigi 的股份比例,即 33.1% 5 NTT = 东努沙登加拉 6 USO = 普遍服务义务
执行战略 “本季度代表着我们迈向 2025 年的新战略路线图取得了重大进展。Telenor Nordics 的移动服务收入增长了 5%,展示了该地区的增长潜力。我们在马来西亚完成了合并,确立了 CelcomDigi 的明显市场领先地位,我们同意出售 30% 的挪威光纤业务,并完成了挪威铜线网络的退役。所有这些都在同一个季度完成”,Telenor Group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Sigve Brekke 表示。尽管能源成本增加,铜线退役对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北欧地区移动业务增长的改善推动了全年服务收入和 EBITDA 的有机增长。完成 CelcomDigi 合并后,公司盈利 330 亿挪威克朗,全年净收入创下 450 亿挪威克朗的纪录。全年自由现金流达 110 亿挪威克朗。除了完成马来西亚 CelcomDigi 合并外,dtac 和 True 在泰国的合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这两笔交易是东南亚有史以来最大的两笔电信合并,将确立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开辟增长机会并降低风险。如前所述,这些交易的协同效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强现金流和价值创造。2023 年,Telenor 预计北欧地区的服务收入和 EBITDA 都将实现低至中等个位数增长。北欧地区的资本支出与销售额之比预计约为 17%。总体而言,Telenor 维持了 2022 年资本市场日概述的中期目标,包括旨在实现每股普通股息同比增长的股息政策。2022 年,该公司提议每股派息 9.40 挪威克朗,高于去年的每股 9.30 挪威克朗。关键数据 Telenor 集团 *) 第四季度 年度
八打灵再也:肯纳格研究公司预计,随着全球云服务提供商 (CSP) 继续在马来西亚大力投资数据中心、云和人工智能 (AI) 基础设施,对云服务的需求将会增加。该研究机构表示,它相信云行业内扮演各种角色的参与者,如 CSP、全球 CSP 的分销商、托管云服务提供商、软件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都将受益。受益者包括马来西亚电信有限公司 (Telekom Malaysia Bhd)、明讯有限公司 (Maxis Bhd)、CelcomDigi Bhd、OCK Group Bhd,以及时代网络有限公司 (Time Dotcom Bhd)、大港 Nexchange 有限公司 (Dagang Nexchange Bhd)、伟仕达有限公司 (Vstecs Bhd) 和 SNS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SNS Network Technology Bhd)。“鉴于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预期弹性,国家能源有限公司 (Tenaga Nasional Bhd) 将成为长期受益者,而杨忠礼电力国际有限公司 (YTL Power International Bhd) 预计原定于 2025 年第一季度交付的 AI 芯片不会延迟。”“其他值得关注的名字包括南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Southern Cable Group Bhd),”该研究机构补充道。它指出,近几个月来,全球科技巨头已集体承诺在这些领域投资超过 165 亿美元。它们包括超大规模 CSP,例如 AWS (62 亿美元)、微软 (22 亿美元)、谷歌 (20 亿美元) 和甲骨文 (65 亿美元)。“这些投资预计将催化云需求,因为数据中心内设有服务器,提供云服务交付所必需的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